曹操——众说纷纭却褒贬不一
高一一班 房梓炀 32号
曹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有出色的才能,众多书籍中都有对其的描述,但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却千差万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贯穿全文的拥刘反曹思想给曹操扣上了奸雄的帽子,而陈寿的《三国志》却是以曹操为中心。可以说曹操历代以来都被人们所关注,但评价却很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的说他是一个英雄,有的说他是奸雄;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他是坏人。总之,曹操一直被演绎,却从未被下过定义。所有的记载也罢,小说也罢,一方面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一个人,其次就是站在时代的角度以及个人的角度去窥探一类人。归根结底是不同人对于不同时代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认同曹操的,对其评价就高,反之则有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是反对曹操的人,这类人认为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是枭雄。因为曹操在各种记载中都有狡诈的一面。而他的狡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表演”。用设套的方式骗别人进入,以笼络军心达到目的。简直是一个十足的戏精。他诈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割发代首”了。曹操行军路过麦地,下令全军不得践踏麦子,违者皆斩。然后他就故意借被斑鸠惊吓的名义让自己的马踩过麦地。作罢,曹操举剑就要自刎,群臣连忙劝阻,然后曹操表演了一番,最后说,那我割掉自己的头发,以发代首。既笼络了军心,又表现出了自己严明军纪。
其次就是课本中讲过的杀死杨修的故事。杨修恃才放旷,屡次触犯曹操禁忌。而这其中最严重的便是参与世子的储立。曹丕和曹植,在曹操面前争宠,争立世子。这是非常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参与其中,帮助曹植。且处事不谨慎,被曹丕发现。这样一来,杨修自然没有好日子过。所以,曹操杀杨修的真正目的是杨修参与立储之争。曹操借“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但是,且住,曹操的诈术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决不至于如此草率。其后,曹操厚葬杨修,就会下这样一种印象,曹操是个敢于承认错误、敢于纠正错误、对将士体贴的将军,跟着他混,有前途。让自己完美的下了台,还有了笼络军心的效果,实在是一箭双雕。
但其实从另一方面看,曹操同样是“治世之能臣”。没有才华,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的。首先,曹操是一个浪漫诗人,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豪迈胸襟和远大志向,除此之外曹操还精通书画,音乐,是个才子。同时作为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有过人之处,从几大重要的战役中就可以窥探几分,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是他军事才能的体现。真实的曹操绝非人们评价的那样,非好即坏,曹操是复杂的,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但这没一个特点,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足以体现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特点。
曹操——众说纷纭却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