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简友广场随笔散文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华语歌坛史上唯一的一本“鉴黄宝典”

2021-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路老二

70年代,贝多芬被高层判定为“颓废派艺术家”,听的人都有“资产阶级走资派”的重大嫌疑。

《XX日报》重点抓了一批欧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乐曲,评论道:“对我们来说,不难察觉出这些荒诞、离奇的旋律背后所反映出的淫秽、腐朽的生活和颓废的情调。”

调子定下来,一切不是正能量的乐曲(又红又专)都被瞬间拿下。

同样被批曲调颓废、灰暗,一点也不高级、没有正能量的,还有资本主义的“靡靡之音”——邓丽君。

呼声此起彼伏,为此,“中国音协”还在北京西山开了个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唱红打黑”,先批判邓丽君这棵“大毒草”,然后集中火力批判摇滚乐。

会议过后,还集结出版了一本专著《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这本出版于1982年,仅60页的小薄本,将近5万字,定价两毛二。

书中说流行音乐之所以在资本主义世界盛行,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决定的,我们要坚决和他们划清界限。

邓丽君的《甜蜜蜜》和《何日君再来》很荣幸作为了反面教材。

特别是《何日君再来》这首歌,首先歌名就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字,歌曲创作于日本侵略时期,“君”暗指国民党军队,这显然是“反动”。

而《甜蜜蜜》、《蔷薇处处开》的基调是:音乐上,大量采用软化,动荡,带有诱惑性的节奏;旋律多采用叙述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写法;配写比较细致的伴奏。演唱上,大量采用轻声,口白式唱法;以其裹声;吐字的扁处理;大量使用滑音与装饰音;演唱中出现歌腔延迟和重音倒置。

特别是流行音乐发展到摇滚乐,实际上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不治之症。中国音乐到了生死存亡“最危险”的时候。

(摇滚乐)此类庸俗歌曲……对我国某些青年男女,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

披头士长头发的另类有多严重呢?一场摇滚乐集会实际上就是一场疯狂的骚乱:摇滚乐和酗酒,吸毒,斗殴,同性恋等等相伴而行。

 

这可能也是华语歌坛史上唯一的一本“鉴黄宝典”。

这本书出版后,全国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对刚刚渗入内地不久靡靡之音,进行了全面围剿。

单位、学校的干部们带头上交所有私藏的邓丽君磁带,派出所、居委会等宣传鼓励民众“抵制歪风邪气,抗拒腐蚀”,不收听,不传唱,主动与“黄色歌曲”划清界限。

据说中国音协还专门排了几个“卧底”去香港收集一手资料,结果全军覆没,有一两个干脆就没回来。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就这样迅速被资本主义的文化腐蚀了。

很快全国老百姓都知道了邓丽君的歌曲是禁歌。结果谁都没想到: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

因为有了障碍物,烈火烧得更旺。

告诉世人邓丽君的歌全是“禁歌”,并强调说真的是禁止的,恳请世人“千万不要去听”,越是强调这是禁歌,它传播得就越快。

最后,全国人民都沦陷了!

从这点来看,按照传播学的观点,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不管政策、政令或文件通知,你越是强调“禁歌”,越是突出“禁止”,可能结果适得其反。

一个政令越被喧嚣着强化使用,越是意义明确。与其说它是一个社会问题,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符号,被不同层面、不同阶层的人拿来说事儿。

人们抱着“杀鸡儆猴”的态度去围观,对鸡既泪流满面又感叹万分,对猴事不关己又冷漠无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而另一方面:传媒如小人,近之则逊,远之则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