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自律的人生有多爽?
先看看李嘉诚的作息时间:
无论几点睡觉,一定会准时在早晨 5:59 分闹钟铃响后起床。
李嘉诚然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的高尔夫,去办公室,开始工作,几十年如一日。
再来看看国内著名咨询顾问公司华与华的创办人之一华杉的一天作息:
华杉每天坚持 21:30 就睡觉,第二天早上 5 点起床,非常自律。每天早上 5-7 点,用头脑最清醒的时间写作。已经坚持 2000 多天,从不间断。
要求自己在 58 岁之前,写 70 本书,大概 1000 万字。他每天坚持阅读 1 小时以上,大年三十休息一天。其他时间,必须学习。
每天学习 45 分钟英语,从不间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近 40 年来我每天早上 4 点至 5 点钟起床,用 2-3 小时的“纯净”时间进修知识、研究课题、写作书稿,就是为了能够保持对外做功的工作状态。我的体会是,人间没有神话,只有不断耕耘。
自律的人确实非常可怕。但是,自律可能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概念。
① 自律的另一个代名词,可能是热爱
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去坚持跑步,那不是因为他很自律,而是因为他已经沉浸在跑步当中,跑步已经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跑步已经变成他的一种刚需。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家刘震云也是一个热爱跑步的人,他每天 6:30 起床,跑步 2 个小时,几十年都是如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跑步来讲,很多朋友会觉得是一种体育锻炼,而且他们会跟我说,你能够坚持下来,一直坚持下来不容易。其实靠坚持,靠意志,你是坚持不下来的,是因为跑步本身里面有非常大的乐趣。”
柳比歇夫一辈子坚持记录时间,从 1916 年到 1972 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 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的记录他的时间支出,也就是他的个人编年史,从未中断过,他用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时间的流失。可能不是因为他的努力,而是记录时间这件事已经变成他的身体基因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跑步、写作还是时间记录,这些都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热爱,正是这些爱,让他们能够穿透高墙,朝着内心的目标前进,将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些方式,也是他们自我救赎的一种工具,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未来是有价值的。
就像村上春树所讲的一段话:
“跑步让我对自己的写作才能保持信心。通过跑步,我得以明了可以在多大限度内向自己索取,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什么时候休息过了头。我知道自己努力的极限在哪里。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它(跑步)的深层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心灵必须尽可能的强韧,就必须增强、管理和维持作为容器的体力。这种心灵的强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东西。这种强韧,它就像身体的强韧一样,不是要同他人较量竞争,而是为了让此时此刻的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我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才掌握了这种心灵的强韧。”
② 自律的另一面,可能是希望
在《肖申克的救赎》当中,主人公安迪 20 年坚持用一个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经过长期的努力,后来终于越狱成功。
安迪与雷德他凭借的是什么?希望!人一旦有了希望,就拥有了无穷的动力。所以最后他获得了成功。
“希望”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希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身心的力量。
“希望”这个词看似有着浓浓的鸡汤的味道,却是一个人为什么愿意长期持续努力的一个背后的真相。
渴望自由所以自律很可能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一个概念。
很多人为什么愿意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的去做一些事情,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藏着一种希望。
这种希望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是一种对未来必然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的相信和渴望。
正是心中有希望,一个人才会愿意持续稳定的去做一件事情,从而看起来很自律。
如果一件事,你心中没有希望,要很辛苦很辛苦的强撑着,才能坚持下去,这件事估计你努力不了多久!
如何才能数年如一日,如何才能几十年坚持在一个地方持续的努力,唯一的办法,一定是心中有一种希望,并将这种希望落地到一件事情上(比如用鹤嘴锄挖洞),将这件事变成自己的刚需,或者变成自己的兴趣。
什么是刚需?就是你不得不要的一个东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有了这种刚需,努力就不存在了,自律也不存在了,你会自动的去完成,自动的去行动。
③ 自律其实是对原则与价值观的坚守
富兰克林一生都在致力于培养自己的 13 项美德:1、节制;2、缄默;3、秩序;4、决心;5、节俭;6、勤勉;7、真诚;8、正义;9、中庸;10、清洁;11、平静;12、贞节;13、谦逊
这 13 项美德的第一项就是节制,要求自己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节制就是一种自律的表现。
其实,细细看这 13 项,每一项都体现出来一种自律的精神。富兰克林意识到了自律的重要性,因此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的自律能力,按周为跨度循环往复地实践这 13 项美德。
或许你不可理解,但是一旦当你理解了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你就找到了一种自我升华的门。
这有点类似稻盛和夫“六项精进”中的“天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我反省,有错即改。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彻底发生改变。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
正如 Keep 的口号:自律给我自由。因此,自律意识一旦养成,任何事情都会成为可能。
自律并不代表一种保守和固化,一种一成不变的生活,相反自律才能给我们带来灵活和多变。
自律需要一种原则和标准来作为要求自己的准绳,作为一种内在的指针。
就像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只有找到自己的良知,我们才能找到自我约束的方向,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在哪些方面可以暂时放下。
伟大的投资人都是有自己的投资原则的,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一个自律的人,他的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就是指导他行动的价值观。
股神巴菲特巴菲特的人生合伙人查理·芒格也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他在每次投资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投资原则检查清单进行行动,他不会凭直觉,不会随意为之。他可能有直觉,但这种直觉是长期根据价值投资原则训练的结果。
这些原则不仅对于投资,对于做人做事也是一样的有效。只有不断根据这些原则来行动,我们才能收获自由。
这种行动不是偶尔为之,不是一两年内为之,而是长期的坚持,这就是一种高度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做到这种长期的坚守。
一方面,我们要有原则和价值观,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严格按照原则和价值观来行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系统,这个系统推动着我们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④ 简单有效培养自律的方法,就是习惯
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就是某种固化了的行为,人是靠习惯驱动的,没有习惯,一切都是扯淡。
改变的难点在于:有意做出的改变常常无法坚持下去,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薄弱。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通常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
所以,如果想某个行为有效,如果你想长期持续努力学习,你必须把学习这个行为变成习惯。
如何变成习惯?也很简单,就是持续去重复这个行为,每天都重复,不要想着什么 21 天、100天,最少持续一年。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
一件事情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后,便会产生肌肉记忆。更准确地说,不是肌肉产生了记忆,而是我们更深层次的大脑固化了这一行为。
不要寄望于自觉、意识、自我控制,这些都很难,随机性也很大,只有形成习惯,很多行为才能真正落地,习惯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一件事情如果不形成习惯,就会被其他琐碎的事情所挤掉。
既然是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做。
这里对于习惯的定义:
一个主动且有规律的每日例行活动。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史蒂芬·柯维老先生提到了“每日成功”,就是每天都在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更新,每天最少要“磨刀”一个小时,才能确保个人产能。这里强调的也是每天都要做的习惯。
主动很重要,被动的去做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有规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也不叫习惯。要成为每天的例行活动,每天都要做,持之以恒,这样的习惯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效能。
什么是效能?就是一个人既有产能,又有产出。就像下金蛋的鹅一样,既能下蛋,还能持续下蛋。效能有时也是一个人的内功和基本功,只有有了内功,人才能和之前的自己有一个全然的不同,好像有一股韧性和坚毅在无形中支撑着你,好像你有了一口真气,帮助你走出之前的恶性循环。
或许你会说,每天都做一件事,真的很难,我做不到。其实,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每日微习惯,重点在微,这是一个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法则,比如每天 1 个俯卧撑,每天读 1 页书,每天写 50 字等等,日积月累,就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
你至少需要坚持一个主动且有规律性的每日微习惯。
有了这样一个每日微习惯以后,慢慢你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变得更加自律。
小结:
乔布斯说: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想控制别人。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来。
求知若渴,虚怀若愚佛教中有一种“戒律”,所有出家人都需要遵守这种戒律,只有不断实践这种戒律,才能生定生慧。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核心之学。而且,戒是第一位的。
那么,在世俗社会当中,我们的“戒”是什么呢?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可能就是我们的“戒”,这种“戒”需要靠我们的自律意识去落地,去让其生根发芽。
佛与凡人的唯一区别就是自律。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佛,我们也不一定能成为佛,但是我们需要不断进行人生的修炼,不断自我进化,进而进入 1% 的世界,能够给他人、给这个社会带来价值。
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自律。
想想那些极度自律的人,甘地、特蕾莎修女、林肯、菩提达摩、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稻盛和夫,我们就该知道怎么做了。
写在最后: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如此迅猛,根本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怎样才能不与别人拉开差距呢?唯有做到自律,达到终身学习的状态,放低姿态,永远保持一颗虚心求教的心。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律的意识扎根于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样,才能勉强,追得上别人不断前进的脚步。要知道,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