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尽的《红楼梦》......

五月

2016-05-22  本文已影响30人  安然431

五月过半,春未尽,夏已至。

入春以来,得空便往山中走。眼看着山色像下次不再绿了似的疯绿,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开了又谢,茶花的花期最为绵长,二月始盛开,到了五月,仍有三朵四朵摇曳枝叶间。高大的台湾相思树初绽黄色花蕾,远远望去煞是耀眼,蓝花楹最为浪漫,紫色云烟让人起无限遐思。才认识不久的白檀这里一簇那里一片静静开放,小小的白花落了一地。还有小腊、平婆、苦楝树各自美丽安然开放。我是个看见花就如看见喜悦的人,脱口叫出她们名字的时候,更觉得亲近了几份。

上山的次数多了,便不再走寻常的那几条熟路。停了车,择一小径漫步其上,路渐行渐远渐行渐深,行人语声渐走渐稀,不时有黄叶从空中坠落,“噗”的一声落在地上,那声响听在耳里着实不小。走在坡势平缓芳香四溢的山路上,我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却又觉得说了许多话。“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当下此刻,我们虽未采菊东篱下,也仿若是悠然见南山了。

清明过后,不着一字,大部分时间都交付于蒋勋的细说红楼和东野圭吾的小说。这俩人的作品近年来似是很走俏,网络上、现实里都看到许多人在谈论。我乃后知后觉,随着年龄渐长愈发的迟钝,到了今年四月才开始读东野圭吾。怎么说呢,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实在是布局纷繁错综复杂,好不容易从千头万绪里理出一根线来,忽又掉进云遮雾绕的谜团中,许多的不合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人性本善,没有人带着邪恶来到人世,环境造就人,环境也改变人,还有一些逃也逃不掉避也避不开的人、事、情,是宿命,去抗争?是爱情,去守望?是孽缘,去轮回?……,合上书本,眼前仍是迷雾重重,不可信,不可知,似无理又合理。

行走于茫茫人世间的人们,相遇于某一时空,有时彼此相助,有时互相伤害,有时囿于自我之囚牢,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我行我素,殊不知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触犯了法律和背离了初衷。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然后又截然分开,相背远去。

听蒋勋细说红楼,大多是在做家务事的时候。无论是扫地抹地板,还是洗菜做饭,总有手机傍身,通常会将音量调到最大,这样抽油烟机的轰鸣声和噼里啪啦的自来水流水声才不至于搅扰蒋勋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听,一点一点回味自己读了两三遍仍不能理解的细节,越来越觉得蒋勋虽然讲的有些琐碎,却囊括了文本所涉及的许多知识点和文化背景。特别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讲述忠实于文本,虽然也会参考某些红学研究,但最终还是回到文本说话论事,不会像某些红学专家那样对号入座,非要找出文本中的背景人物来一一来印证,实在是倒足了文本的胃口,让看者不胜其烦。一向觉得,作者写出一本书来,必有他不能言说的痛的领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完全没有必要对号入座,找出每个角色的原型人物。艺术有时候也许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一百个作者的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种可能性任何时候都是可以成立的。

十几岁时看红楼,只见春花秋月似锦锻,为赋新词强说愁,二十几岁看红楼,只见雪霁云飞大风起,小儿女心事何处寄,三十几岁读红楼,情思幽幽无人懂,芭蕉树下暗自忧,四十几岁读红楼,世事沧桑人难留,无语凝噎望春秋。五六十岁再看红楼,又有怎样的感悟呢?

听蒋勋看红楼,人世里的繁华自不待言,人世里的艰难,小人物的悲欣,总是体现在细微之处。贾芸为了一家的生计,求告奔走于贾链王熙凤之间,他掐着钟点等在王熙凤必经的路上,选择时机谨慎说出自己的要求,那样几句看似平常却句句拿捏分寸的话,一定是在心底里酝酿了许久才可以如此恰到好处的吧,正是骚到了王熙凤的痒处,王熙凤才准他一份差事。最让人感叹的是刘姥姥,她为了女儿女婿一家人的生活,凭着一张老脸来到贾家,从初到贾府时的小心翼翼陪笑奉承,到借酒装疯逗趣博宠,莫不引人发笑笑后落下泪来。小红的千巧万等,终于等得王熙凤慧眼识人,贾环的刁钻顽劣不必重视,一旦被大人物们想起重用一时后的趾高气扬,赵姨妈的终生为奴心有不甘,即使倾尽所有也欲放手一搏的决绝。说不完的小人物的悲欣,讲不完的人间辛酸。

每每想起这些,心里便会腾起大股大股的悲凉和心酸。人之于世,竟是有如此多的不如意,关起门来,谁不是自个儿把悲喜来偿呢?谁的心中不会藏着这样那样的小委屈和不甘心呢?这世界,能够与你同路,爱你帮你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若有,就好好珍惜,时日无多,别辜负了彼此的情分。若终将一个人独行,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安顿好自己的心,如此,才可以笑对生活,平静淡然的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

行文至此,忽闻钟楼的钟声遥遥传来。时钟不停地转动,倏然惊觉又一春。时光流逝的好快,好似才过完年没几天,眨眼夏已来临。要走的终有一天会走,想留的怎么也留不住,唯有守住一片静谧的心湖,安然带老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