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面由心生

心态好的人,从不惧怕年龄,也无需为年龄而感到焦虑。年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并不代表什么。
闺蜜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每天早上至少五公里,风雨无阻,不一定非要跑起来,快走慢跑随自己心意,随自己心情,这些年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
饮食上,从不吃垃圾食品,每天自己动手做饭,蒸山药,南瓜,红薯,土豆,中午杂粮饭,两个炒菜,从不迁就凑活着。她总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能含糊对待,善待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无论是身材还是面貌,她都比同龄人看着年轻,虽然穿衣服上也没有太多的挑剔,整个人看起来阳光,积极,每天给人以蓬勃向上崭新的姿态。或许和她喜欢阅读有关系,她平时不喜欢社交,都是一个人看书,码字,运动,听音乐,长久书香的浸润让她又多了几份书香韵味。

每每长假之日,很多人选择出门旅游,寻找诗与远方,放松心情。将诗与远方留在身边,这就是过有一方院落的生活。
不必等到年老,现在就有一方小院,因为工作在老家乡下,每周工作日五天都在乡下小院居住,双休日回省城的家,从16年2月开始这样两地奔波,五天的乡村田园生活,两天的都市繁华生活。
小院里的菜园被我打理得井井有条,移栽的有生菜,笋,洋葱。种的有大蒜,青菜。还栽种的有茶菊,对红,是小菜园,也是小花园。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在小院儿里,看花,看菜,看书,品茶,听音乐,码字。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所有境界,皆化为檐下的晴雨风霜。

早上,去运动的路上,采来一束野花,清新淡雅又不失雍容华贵的白让我欣喜不已。
居家隔离第十一天,每天阅读,码字,忙忙碌碌过得也挺快的,生命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阅读,运动,码字。是啊,即使外界干扰再多,一旦拿起心爱的书,生命的状态又满血复活!
也许我们大人所期待的理想状况应该是,孩子可以随时找到他想看的书,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地拿到想要的书。对于藏书这个环节书中提到以下几种:
中心馆藏:图书室一定要安排在出入方便,空间宽敞的地方。建立学校中心馆藏的目的是希望书能够被孩子们充分利用。
班级藏书:放置于班级图书区的图书要和中心馆藏一起编目,也要有清楚的借阅记录。
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基本观念: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整整齐齐地端坐架上。
谁来买书:选书的重任绝不能只落在一个人身上,孩子们应该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
对儿童有吸引力的书很重要,在我所任教的班级藏书中,我是吸引学生关注图书的:每节课课前会有个三分钟诵读展示,自己选择的诵读内容,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能有两三次上台锻炼的机会。
对于如何增加班级的图书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只要用心处处皆收获,不管是通过募捐或者是学生自愿捐献,孩子们很享受分享书籍的快乐。当然我也会自己为他们购买一些很不错的课外读物,或者通过一些公益爱心组织为他们更换不同的课外读物。
对于留守儿童居多的一个偏远乡村小学,没有城市里的图书馆可供孩子们挑选,但我仍然渴望孩子们在小学学习生活的阶段内,每个孩子都能汲取到阅读的营养,从而让自己的现在及未来学习生涯因阅读而显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