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天旅行·在路上生活家

江油肥肠,好巴适

2017-05-09  本文已影响184人  关观
江油肥肠

川地归来,与友餐叙。

在吃言吃,很自然地聊起了四川小吃,聊到了江油,聊到了江油肥肠。

说起江油,涪江上游的一座小城,却是历史悠久,北魏时在此设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又因诗仙李白诞生于此,故有“李白故里,华夏诗城”的美誉。

江油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据说,春日里的江油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世界。我去江油时,花期已过,多少有些遗憾。闲暇时往窦圌山转了转,从PM2.5爆表的市区一头扎进草木葱郁的林间山路,富氧清新,沁人心肺,一时心情大好,不知不觉地拖了时间,返程时已过中午的饭点。“江油有啥子好吃的喃?”“肥肠噻。”听从司机师傅的建议,寻一处路边小店去吃肥肠,没想到这顿“食”倒是找补了没看到油菜花的“色”的缺憾。吃得大快朵颐,齿颊留香。

路边店

简单,甚至简陋了一些的路边小店。临街的卷帘门卷起,一天的买卖就开张了。多是三、四十平米的铺面,紧凑地摆着十几张木桌,围着一些条凳或是塑料方凳。铺面的一隅,炉盘上坐着几口大锅,小火慢炖,红油翻滚,热气蒸腾,大师傅擎一把长柄勺,在香气氤氲中一边搅着锅中的红烧肥肠,一边往一只只粗瓷大碗中舀着,一勺肥肠,些许红汤。服务员都是些朴素的大嫂,一个托盘端着汤汤水水,嗓门豁亮地叫着点餐的顺序号,摇身一扭,鱼一样游走在嘈杂拥挤的吃客中间。

在江油,当地人从早上就开始吃肥肠了。一般的早餐,多是一碗红烧肥肠,一碗醋汤,一碗米饭,奢侈一些的再加一碗炖萝卜,肥肠吃净了,就用红油汤泡饭,一手端碗,一手的筷子就麻利地把泡饭扒拉到嘴里,唏嘘不已,大汗淋漓,吃得真叫一个爽。

红烧肥肠

带我们来的司机师傅介绍说,江油有好多家肥肠店,比较知名的有健民肥肠、小小吃、雍肥肠、够肥肠等几家店,各具特色,各有秘诀。有趣的是,这些肥肠店大多用老板的姓氏做招牌,姓宋的就叫“宋肥肠”,姓刘的就叫“刘肥肠”。店面也多是这样大小的规模,多是这样的经营模式,多是这样不提供酒水的流水席,食客吃完就走,马上翻台,这边刚把碗筷捡下去,抹了桌子,后面的客人拽过凳子就又坐下了。这是真正的中式快餐,翻台的速度绝对不逊洋快餐。

在店里,菜单多做成喷绘,文图俱备,挂在墙上,一般也就十几个菜,主推肥肠系列,什么红烧肥肠、清炖肥肠、干煸肥肠、凉拌肥肠、泡菜肥肠、豆花肥肠等等,你不吃肥肠的话,也有红烧牛肉、红烧羊肉、红烧肺片,一般还少不了蒸烧白、清汤圆子、炖萝卜。米饭按位付费,每人一元,不够吃再添。就这样,江油的肥肠可以从早餐吃到午餐,大多数是下午两、三点钟肥肠就卖光了。要想吃,只好明天赶早来了。

卤肥肠

川地喜吃肥肠有得历史。贾平凹在《老生》中这样描述:“岭宁县属川道,树小又没走兽……麻雀实在是太多了,整天碎着嘴叽叽喳喳,街道上那些辣汤肥肠摊前,吃喝的人就得防着麻雀粪冷丁从空中掉下来。他们全是些小鼻子小眼,就是爱吃肥肠。”书中的辣汤肥肠,看来应该是今天红油溢香的红烧肥肠了。

多少年来,这肥肠也是越做越讲究,越吃越挑剔,越传承越有追求。刀工要好,切出的肠段在三公分左右,烧好后形如一个个漂亮的蝴蝶结;颜色要白,无荤腥异味;要脆皮耐嚼,爽滑嫩道,如此才是好肥肠。

我原本爱吃肥肠,但苦于指标“三高”,看着肥肠包裹的肥油先就打怵了,再是美味,也不敢轻易动筷子。可是在江油吃肥肠,你完全可以忽略这些。江油肥肠的一个特点是不油腻,打理肠子时,把肥油都拾掇得一干二净,反复搓揉翻洗,去除荤腥。然后“照方抓药”,葱姜炝锅,大火爆炒,作料放足,小火慢炖,吃的就是个功夫劲儿。再一个,吃过肥肠有必要喝上一碗醋汤,酸劲爽口,解油腻,助消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我观察,这两点也许就是当地人早午餐都食肥肠而仍保持健康的原因吧。

在江油的两天中午我都选择了去吃肥肠。江油肥肠堪称一绝。离开江油你还真找不到这么好吃的肥肠。无意中翻看四川地图,恍然觉得江油行政区划也挺像一段肥肠的。

江油肥肠,好巴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