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野史集锦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文艺天下

第四次长沙战役,长沙仅三天就沦陷,真是薛岳的轻敌和大意吗(一)

2024-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史迷途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全面反攻,日军节节败退,日本本土到东南亚的交通线完全被切断。同时,日军在中国赖以生存的长江补给线也屡屡受到中美空军的袭击,朝不保夕。东南亚的日军濒临弹尽粮绝,生存艰难。

于是,日军大本营决定打通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同时摧毁沿线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这就是日军在抗战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号作战”计划。

日军将这条延绵1500多公里的战线。分为三段——河南段、湖南段、广西段。所以,中国方面把这场规模大的战役称作豫湘桂战役。

日军的战略是由北向南各个击破。1944年4月中旬,河南段首先开打,到5月25日洛阳沦陷,日军在30多天的时间里占领了38座城市,打通了平汉路南端,国民党军损失惨重,日军第一阶段作战的目标达到。

在第一阶段收尾的同时,华中日军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兵锋直指湖南。为攻占湘桂、粤汉铁路,他们必须拿下横亘在南下路上的两个重镇——长沙和衡阳。所以此次湖南段的战役又叫“长衡战役”。

一、实力悬殊

此次作战是日军陷入绝境中的垂死挣扎,组织的兵力超过任何一次战役。仅在湖南一线,就组织了11军的第3师团、第13师团、第34师团、第39师团、第40师团、第58师团,还有从其他地区调来的第27师团、第37师团、第64师团。日军大本营甚至从日本本土调来47师团和4万匹军马,配上日军22王牌飞行队,总兵力达36万多人。

而此时坚守长沙、衡阳的中国九战区。仅有30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24集团军和中美航空队118架飞机,共计30余万人。前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虽然获胜,但人数是日军的数倍。而这次日军不但装备精良,火力强大,而且在人数上也占有优势。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和他身后的长沙城将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重庆军令部认为敌我力量悬殊,长沙不可能守住,应诱敌至衡阳与之决战。“小诸葛”白崇禧也持相同意见,认为决战地点应该选在湘桂边境的黄沙河一带。以山河之险、地利之便歼灭日军。

但薛岳力排众议,认为长沙一带河流纵横,便于阻击,而且认为与日军在长沙附近作战多次,对日军数排兵布阵已了如指掌。自己的“天炉战法”屡试不爽。他相信长沙会再一次成为埋葬日军的坟墓。

最终,薛岳的意见被采纳。双方都厉兵秣马,长沙,再一次成为中日双方的决战之地。

因为经历前几次长沙战役的惨败,日军对薛岳和他的“天炉战法”甚为忌惮。鉴于前几次的经验教训,日军这次没有把全部兵力一次用于正面,而是将兵力分为前后两线。

第一线5个师团,第二线3个师团,依次突进。其中二线师团就是为了专门对付前几次长沙会战中从正面撤向两翼,伺机包围侧击日军的中国外线兵团,同时也担负修补道路,保障补给线的安全的任务。

因为此次日军兵力雄厚,所以采取了前比前几次长沙会战更宽大的进攻面。第一线5个师团并列在华容、岳阳至湖北崇明,摆开100多公里宽的进攻线。而且日军似乎从薛岳的战略战术中得到启示,也摆出一个近似“反八字阵”的进攻阵型。其中一线5个师团在湘江以西布置一个师团,湘江以东4个师团,主力都配置在湘江两岸的外侧,准备发起进攻时正面突破、两侧合击,围歼沅江、益阳以及新墙河至汨水的中国军队。

为了防止第6战区中国军队和其他方向的支援,日军也专门部署了兵力加以牵制。

这次日军不但武器装备和人数占优,而且见招拆招,有备而来。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薛岳和他的第9战区又该如何应对呢?

大敌当前,薛岳认为日军依然会和前几次一样,从岳阳等正面发动攻击,所以依然将阻击阵地设置在湘江东侧的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渌水和湘江西侧的资水、沩水、涟水一线,节节抵抗、消耗敌人,而把主力伏于两翼,准备在渌水、涟水北岸地区与敌决战。

这次薛岳凭老经验办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没料到日军的优势兵力在前几次的进攻面上加宽延伸,而且布置了二线兵团专门对付他两翼的部队。这次决战他不但没有了优势兵力,而且日军的部署限制了他外线兵团的调遣和机动,他的“天炉战法”将无从施展。

日军已主动求变,这将变成一场硬刚硬的决战。而在武器、人数、单兵战斗力都占优的日军面前,薛岳几无胜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