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2017-05-20  本文已影响71人  joyli

《凤凰》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贪婪的人自取灭亡。但是故事的意义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呈现,《凤凰》用短短的篇幅,精彩地呈现了众生相。读者读罢,可能先是感慨万分,叹自己正是那只遭受妒忌利用和虐待的凤凰,但是且慢,博德罗的贪婪自大,还有吃瓜群众的愚昧狂热,岂非不是你偶尔(或经常)的真实写照?仔细思索凤凰这个角色会发现,它的确有众多值得称道之处,无论外形还是品格,它的优雅和尊贵赋予它超然的意义,它代表完美的理想,不朽的精神。凤凰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它的举止仪态,而在于它的的始终如一。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就是挂在笼子上,用来“定义”它的标签,最初,标签上不过寥寥数笔,两条信息,姓名和来自何地,恰似圣经中人物出场时的介绍,比如,拿撒勒的耶稣,而凤凰落入恶人之手后,标签上的文字立刻复杂了许多,且尽是些耸人听闻、极尽夸张之能事的挑逗字眼,到后来为制造轰动气氛,大喇叭喊出的营销口号更是不着边际,这里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真理,我们是谁?这个身份问题其实一早就一锤定音,有确切的答案,可是现实情况往往纷繁复杂,我们的身份似乎因处境而时常改变,而改变的方向和内容又不在你我掌控之中,或许,我们都需要一场焚烧的经历,烧掉那些虚妄,在废墟中寻找一只凤凰。

最近在重读“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 A Christian Guide to

Literature”。作者在谈到奇幻小说(也就是类似《纳尼亚传奇》和《指环王》这类文学作品)时提到一点,极富洞见。大意如下:“今时今日物质主义泛滥,犬儒主义盛行,人们很难运用想象力,领悟任何超越感官之事物,而这正是信仰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基督教关乎奥秘,关乎至高美善如何赢得灵界争战,关乎天堂里不可言喻的欢愉,这些都远非物质世界的狭隘和空虚所能领会,而我们却认定,可触可感的物质世界才是唯一。当下的人们,并非因为理智上反对基督教而无法相信,要知道,我们的时代早就抛弃理智了,人们不信,实在是因为想象力太贫乏,对涉及精神层面的事物根本无能为力。纵然圣洁的上帝值得敬畏和称颂,可人们竟完全辨认不出。人们的想象力需要一场洗礼!”

后面一段谈到奇幻故事对儿童的影响,也很有启发,作者引述其他作品指出,奇幻故事(或童话故事)的确有教化作用,帮助孩子形成善恶观念,做出对错之辨,但故事之所以能让孩子受触动,进而有行动,不是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结局,而是因为故事中善良的人物得到了孩子的喜爱和认同,孩子在想象中与这位英雄一路同行,扛过人生旅途的挫折苦难,享受善良带来的甘甜果实,内心亦逐渐烙下一套道德的习惯。用故事沟通,符合孩子的本性和思维方式。孩子在做选择时,并非总是按照对与错,而是根据谁让他同情、谁让他讨厌,孩子的渴望并非“我想做一个好人吗?”,而是“我想像谁一样?”,这个问题如同孩子心里的一束光,往往投射在一个很具体的人物身上。

读到这,我禁不住想,我们是上帝的孩子,难怪天父对我们的最终期盼,就是我们能像他儿子耶稣基督一样,有他儿子耶稣基督的样式,这本来就是我们在属灵层面最深的渴望,道成肉身的故事,其意义不是让我们有能力去做耶稣做的善行,修炼成道德高人,而是让我们心甘情愿像耶稣一样,凡事都做顺服的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