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宇宙》:值得一看再看的书(二)
以下是从年龄由低到高探讨关于孩子与异次元的“性”
一、九岁女孩:对异性兄弟姐妹的爱
关于成为将来配偶的异性的形象,人是以自己的父母为原型而形成的。对于男孩来说是母亲,对于女孩来说则是父亲,有意识或无意识起到了决定未来配偶的形象提供者的作用。当然,有时也会成为强大的反面教材。人是在逐步离开对父母的眷恋的过程中逐渐自立的,作为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阶段,首先会产生的,就是对异性兄弟姐妹的依恋。
福格尔《MY SUMMER BROTHER》夏天的哥哥,这本书讲述九岁的小女孩英格,有生以来第一次通过“哥哥”学习着爱情究竟是什么,同时还懂得了原来妈妈也是女性,也可能成为情敌。甚至知道了自己也会对妈妈使坏,也会憎恨妈妈。在她愉快而甜蜜的回忆中,加入了苦涩的滋味。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是必须学习的。
P144一旦爱上什么人,人就会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体验到意想不到的感情。英格自己就从来没有想过,她竟会这样对妈妈使坏。为了不断成长,人必须体验爱憎两种感情。
也许可以说,当看到差点儿就会烧毁房子,甚至可能至人死命的“火”竟是如此可怕,在他们各自心中燃烧的热情之火,反而向着适度收敛的方向发展。很多偶然发生的事情,往往让我们觉得其中蕴含着超越偶然的意义。否则,小火也说不定会变成熊熊大火,或者即使不变成大火,却使当事者心中的火苗越烧越旺。
在学习这些经验期间,英格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同时妈妈的心也受到了伤害。这是悲伤而痛苦的。但是,像英格母女俩这样,各自按自己的心灵的指引行动,并且以不加掩饰的诚恳互相交谈的时候,这种伤害反而碾子迈向成长的一步。当然,如果在这里蒙骗,或者没有足以超越这种伤害的爱,这些伤害就会变成难以痊愈的伤痕,反而会阻碍成长。
二、高中女生A的“小王子”
高中女生A疯狂地喜欢上隔壁班的Y君,“把桌子搬到Y君身边,目不转睛地凝视了整整一小时”。连老师都望而生畏,每个人都束手无策,这时,一位男生(捣蛋鬼)半开玩笑地大声向老师报告,“班上有个外班同学。”A哭着跑出教室,开始苦恼与混乱,“太痛苦了,实在承受不了”甚至自杀,最后,A向Y君提出见面告白,在咨询师的协调下,副校长、班主任、A、Y四人在接待室见面了(而咨询师作为A内心世界相关联的重点不出现现场),A一口气对Y君说出自己的心情,Y君平静地听着,说道:“作为我,并没有感到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但我从来没有和你谈过我自己的想法,应该说,我对你既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说完之后,Y君就离开了。A只小声抽泣了片刻,看上去似乎有些想开了,接下来几天,她的日常行为恢复了平静。次日下午放学之后,全校学生都走了,A独自伫立在窗前看雨,咨询师赶到,不出声地陪伴了她三十分钟,A终于想要回家了。后来,A专心投入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几乎令人觉得从前的那些事情都像是假的一样。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体现了高中时期恋爱的一个典型。上面提到的英格,还会与“哥哥”手拉手,但正是因为他们是“兄妹”,所以才能这样做。到了高中这个年龄,身体接触的意义已经不一样了,结果这个时期的恋爱反而会变成极其精神性的,就像这个例子A的热情是非常强烈,但行为是缺乏具体性的,往往会从某个时候开始“像是假的一样”消失。
人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之前,必须经历各种与异性的关系。这时如果走错一步,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态。
当对方情绪冲动的时候,无论这种情绪是愤怒,是悲伤,还是爱情,都不应该过度介入或过分接近,应该在保持适当的距离地方陪伴着对方,这是最好的做法。等对方情绪平息下来,就可以自己作出种种判断了,咨询师也可以为其提供能够提供的帮助。
P149:爱一个人是一件美好的事。爱会使人盲目,使人看不到自己和喜欢人以外的一切。但是,要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无论如何都要关注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以外的东西。当发觉这一点的时候,爱情的苦恼就产生了。只有通过这种苦恼,人才可以得到锻造,才能成长。没有痛苦的爱情,并没有多大意义。
三、青年初期:对异性的接近
克尔舒诺夫《是谁杀了你》,描写青年期初期的苦恼的名作。故事从主人公马丁的朋友克里斯托弗的死,可以理解为汽车事故,也可以理解为自杀,在葬礼的弥撒上,不喜欢他的老师和朋友都装出一付同情的表情。克是转学来的,刚来就被老师看作是任性的孩子,他总冷眼旁观,他很聪明,却从不学习。但他对音乐有很敏锐的感受性,格外擅长演奏钢琴,他父亲是铁路公司的上层,对音乐根本就不屑一顾,他对克成绩差大发雷霆,母亲完全听父亲的,无法保护克,克唯一的反抗,就是从不学习。
马丁、克及女孩子乌尔里克三人因音乐爱好成为了好朋友,乌尔里克对克及马丁均有好感,但相比之下和克更亲近些,当克说到活下去又能怎样的时候,马丁说:“可是,你不是还有乌尔里克吗?”让人吃惊的是,克说他和乌尔里克发生过性关系,并说:“这种事,没有任何意义。……大家都觉得这件事似乎有特别意义,但是不过在五分钟之内,或者顶多再长一点的时间里就结束了,丝毫也不能带来慰藉。”乌尔里克出于母性的心情,想要帮助克,觉得也许这样克就不会再长吁短叹了,但克却说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马丁觉得无法理解,一瞬间仅仅是一瞬间,他感动想要狠狠揍克的冲动。如果马丁索性豁出去,揍了克的脸,那么他们的人生也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事情做不出的时候就是做不出,这是克的问题,也是马丁的问题。克的虚无感太过强烈,而马丁的生命力也不够强大。
父亲与儿子:马丁的父亲曾经一心想当雕塑家,但后来对自己的才能失去了信心,现在成了一个对电器产品的推销员。因此,他的收入增多了,生活也宽裕了。马丁对父亲的这种生活,总感到有点不甘心。一天晚饭桌子上,马丁毫不客气地说,如果自己拥有父亲那样的才能,“才不会拿着电器产品到处跑来跑去”父亲平静地说:“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是你的自由,但是过上三十年,你的想法也会改变的。马丁还怒气冲冲地顶嘴。这时父亲的态度非常完美,他平静地对马丁说:“也许我并不是你理想中的父亲,但是,我不允许你伤害我。我不敢对自己说的话,你却满不在乎地说出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想知道,那么我告诉你,我和自己斗争了很久,经过了深思熟虑。有一天,我清楚地领悟到我的才能及其界限,我的才能究竟有没有让家人挨饿的价值呢?经过平衡,我承认并没有这样的价值,所以才以认真的态度去赚我的面包。而现在,我只想安静地吃我的面包。”马丁意识到了自己的卑劣,想要说些什么 ,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他打算逃离,母亲说他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父亲拿来一本书读道:“今天的年轻人已经从根本上颓废了。……我们的文化要想让他们保持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你知道这话是写在什么地方的吗?是写在巴比伦出土的陶土板上的。时间是在三千年前。”
父亲接着说:“但是,我们今天依然有着称为文化的东西,虽然并不是原来的巴比伦文化。”说着轻轻地朝马丁点了点头,马丁也对父亲点了点头,并“真诚地觉得,对父亲说了那些卑鄙的话,真是非常不应该。”
反抗权威的勇气:如果没有以上父子之间火星四溅的谈话,是不可能真正完成对异性的接近的,这部作品就真实地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一点。当然,所谓的父子,并不一定是必须是真正的父子,有时也可以是真正的父亲以外的“作为父亲一样的存在”的人物。
没有反抗权威的勇气,就想要与异性相遇,未免也想得太美了。
马丁去找乌尔里克一起出去散步,乌尔里克说:“对克来说,死了反而更好,一切都太困难了,克没有办法闯过去。克以为她怀孕了,害怕父亲知道,所以才会离家出走,过后没多久就自杀了!”乌尔里克说完就大声哭起来,她问马丁,把她扔下不管突然消失,这样的事“如果是你,你会做吗?”马丁情不自禁地说:“如果是我,应该不会逃走的。”说完,他有些惊惶失措。“我们坐在城墙上,我一直拉着她的手。我非常想要轻轻抚摸这只手,却没有勇气。我只是用大拇指轻轻地摩挲了两三次。我清楚地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拥有这种勇气的。”
与父母和解:十二点才回到家中的马丁,对担心的母亲说:“妈妈,不用担心。我已经没事了。”妈妈大约也感到了什么,对马丁微微一笑,笑起来的妈妈,看上去似乎年轻了很多,非常漂亮。马丁说:“妈妈,你以后不妨我笑一笑。”马丁终于穿过了隧道,但这是一段充满危险的历程,事实上,克的死是一个必要的牺牲,也可以解读为发生在马丁内心世界的事情。在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中,充满了很多死亡、埋葬和服丧,这些都缺一不可。没有脚踏实地地前进,要接近异性是不可能的。
接近异性的途径:马丁还在因为不安和恐惧而止步不前的时候,克已经提前有了性的“体验”。但是,他觉得“这种事,没有任何意义。”并不是这件事没有 意义,只是表明他无法找出他的意义。仅就发生性关系这一点来说,每种动物都可以,没什么特别的,但在其中找出意义,就是人类的特征所在。
接近异性的道路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发源跨过很多障碍。可怜的克在“母子一体感”这第一个障碍上就摔倒了。克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而他的父亲没完没了地责骂他、逼他学习,乌尔里克凭直觉感到了这一点,出于母性的感情而委身于他。但是,这种事往往并不顺利。有意做出的行为,与心中无意识的暗流无法吻合。究竟是男女之间的结合,还是母子相奸,连这一点都没有弄清楚,事情就告完成了,正如克所说“丝毫也不能带来慰籍”,在性的体验之前必须跨过的障碍,他还有太多没有完成。
相比之下,马丁的步子看起来要缓慢得多。即使到了最后,他也只是“非常想要轻轻抚摸这只手,却没有勇气。”但是,实际上这种步子就可以了。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拥有这种勇气的。”他还勇敢地面对了父亲,哪怕方法叫人不敢苟同。而父亲也做出了出色的回应。相比克的父亲,马丁的父亲在现实生活是个挫败者,但实际上,究竟哪个父亲更伟大一些呢?
马丁在清楚地感到父亲的好处之后,去见了乌尔里克,对于异性拥有了总有一天会产生勇气的自信;在回家之后,他觉得母亲的笑容很美,确认了母亲的年轻漂亮。也许在这之前,对于马丁来说,母亲是一个动不动就要扑上来吞掉他的母夜叉。对异性的的接近,是对世界的接近。只有想要认真地去做这件事,它才会要求完成其他更多任务。尝试接近异性的人,必须在每个阶段逐一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是一条出乎意料的漫长的路。
孩子与疾病
疾病是有意义的。有时通过疾病可以拥有更深意义的体验。为了成长,人必须与外在世界有关联,在活跃于外在世界的同时,增加内在世界的丰富性。有时疾病会使外在的活动停止,让我们注意到内在世界的存在,促进内心的成熟。孩子们也应该不时停下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在成长的转折点,如果出乎意料的生病了,有时甚至反而更好。以前的孩子还会以生病为契机,让大人关注内心的机会(以前自己得肝炎时也仍有过希望能病得更久的体验)。
而现在,连生病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我甚至觉得,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孩子们只好通过拒绝上学等方式来调节吧。
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把它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勇气完全不同于只要大家都在做自己也不惜牺牲性命的勇气。后一种勇气是作为母性原理体现都的勇气,从父性原理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非常胆怯的行为。
只有不仅考虑“怎样生活”,还要考虑“怎样死亡”,才能称为终生教育。
有些人误解了自由的含义,认为只要对孩子放任不管就可以了。但是这样是不行的。有人待在孩子身边,并带着关心去守护,是孩子的自我实现能力表现出来的必要条件。“带着关心守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无论孩子干什么都撒手不管,当然是最轻松的。但是,如果我们带着关心去观察,却又不免总是忍不住想要“出手”干涉或进行“教导”。
P226: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一定程度的危险是不可避免的。真正有价值而没有危险的事物,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多少。教师“对危险的容许度”越高,孩子越是不会发生事故。相反,如果教师对一切都连胜叫停、连呼危险,孩子反而会经常出事。一般来说,想要严格限制孩子的自由的教师,往往是对自身非常不安的人,因此才会对一切都感到“危险”,这种态度刺激到孩子,反而增强了不安定程度,从而使事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