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无忧·日更想法

你想跳跃悬崖,就不要凝视深渊太久

2019-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良大师

经常打高尔夫球的人,应该有个共同的心得。

一个新手会很在意障碍物,比如,很多球场的果岭前都会有个水潭,那会给新手很大的震慑力,因为他们害怕把球打入水里。

于是,他们会问球童,多少码才能过水?

但凡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往往会是把球打进水里,这条法则屡屡应验。

而老球手则不然,他们会直接忽视水潭的存在,直接问球童小球到果岭有多少码,于是乎,球不仅仅不会下水,往往还会漂亮的打上果岭。

这似乎有点唯心论的意味,好像你不关注水,水就真的不存在了一样。

不过,这确实是心理学的一个说法叫: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钢索表演艺术家,他以不使用任何安全措施而闻名,而且,他从来没有出过事故。

然而,这一切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终止了,他发生意外,从钢丝上掉了下来,一命呜呼。

是什么导致这场致命的意外?

是难度太高了吗?

不是,难度和往常一样,而且他刚刚走到钢索中间就掉了下来。

是他准备不充分吗?

也不是,事实上,他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琢磨每个动作和细节,比任何一场表演都要准备更为充分。

而问题可能恰恰就是因为,他太看重要这次表演了。

因为这一次的观众,很多是美国知名人物,也引起媒体的关注,如果表演成功,瓦伦达将名垂青史,还会带给自己空前的名利。

想必,这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以至于他在表演前不停的对妻子说:

“这次太重要了,我不能失败,一定不能失败,失败了就完了,全都完了......”

这也许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瓦伦达太关注失败了,而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专注于如何走好钢索。

当你太过想赢时,往往会患得患失,注意力也会聚焦在失败上,你所有的行为举止都会不自然,你的水平也得不到正常发挥。

因此,“失败”仿佛听到了召唤,尾随而来,这就是瓦伦达效应


我经常说,辩证无处不在,关于瓦伦达效应也是如此。

想赢是好事,但是不能太过分,什么叫过分呢?

那就是太害怕输,你可以想赢,但是告诉自己即使输了,也能接受,往往就能避免瓦伦达效应。

当然,对于瓦伦达本人,他的失败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无法接受失败,这种状况无解,最好的办法就是终止了表演。

对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局,所以,你可以告诉自己,这次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可是无所谓,大不了从头再来一次。

如此一来,你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刚刚开始讲课时,就有瓦伦达效应,总怕自己讲不好,会让学员不满意。

所以,注重每一个细节和措辞,然而,往往很生硬,效果很不好。

后来,放松了要求,告诉自己,就当是和学员聊天了,没有学员站出来骂我,就算成功了。

这样一来,竟然很受欢迎,课堂氛围很好,大家都说生动又有趣味。

于是,我也保留了这样的风格。

美剧《绝命毒师》大获成功,媒体采访导演吉里根时,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

「就像你要把一个纸团投向远处的垃圾桶,有时你悉心准备,保持专注,注意姿势,这时你肯定投不进。

但如果你只看那垃圾桶一眼,轻松随手一丢,一般就投进......」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绝命毒师》题材有点太过反常,团队成员都觉得会失败告终。

吉里根的态度很明确,就当是玩,他对团队成员说,你们这辈子还有什么机会去了解毒品制造?

这种心态反而让团队成员们都放得很开,各种想法应运而生,反正又不要去赢什么大奖,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戏拍好即可。

谁知,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绝命毒师》成为了吉里根的代表作。

你看,我们经常说“不要执着”,似乎是一句鸡汤,其实并非如此。

这意味着你是在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那些重要的事,如此,你才能心无旁骛,不会患得患失。

正如,你想要跳跃悬崖,就只需要看着对岸,而不要凝视悬崖太久。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表达的,可以告诉我。

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57天。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