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人物

提出“削藩令”巩固了皇权,自己却成了牺牲品

2019-04-06  本文已影响5人  婧姐2019

      追剧《汉武大帝》中。今天剧情讲到了,晁错出于巩固皇权的考虑,向汉景帝提出了削藩策,对此汉景帝十分认同,但却得到了朝廷众大臣的强烈反对。

      晁错,一个深受汉景帝信任,并为巩固皇权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为何最后落得个被腰斩这样的悲惨结局。

      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削藩令”吧。

      汉景帝在位之时发生过七国之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意义的转折点,经过了这一场战争,分封制彻底被废除,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

      此事起因是晁错当时颁布的削藩令引发的,这其实是表面现象,这场战争是由于朝廷和地方诸侯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场战争早晚都会打起来,只不过是削藩令把它提前了。

提出“削藩令”巩固了皇权,自己却成了牺牲品

      晁错当时深受汉景帝的器重,很多的法令都是经过他的手修订成立的。他向皇帝建议颁布削藩令,此事非同小可,牵扯了各方的利益,要实行起来很难,甚至会引发政变,汉景帝也是犹豫不决。为了尽快让皇帝下决心,晁错向汉景帝分析其中的利害说:“削不削藩,诸侯早晚都得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大”,对此汉景帝也是认同。

      在汉景帝准备削藩的时候,一边紧锣密鼓的完善法令,一边做好了武力解决的决心,在叛乱平定只用了三个月就能看出来皇帝是准备的相当充分。

提出“削藩令”巩固了皇权,自己却成了牺牲品

      既然皇帝已经下决心削藩,而且也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为什么最后还要斩了晁错?人们看来是因为当时的情势比较危急,还有一些大臣的建议,但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由于晁错这个人经常为国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而且很多都切合实际,所以汉景帝对晁错是极为信任。晁错这个人生性耿直、严格、冷酷,就是因为这个毛病,得罪过很多人。晁错又主张削藩,风险极大,这一下可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的父亲也劝他不住,不愿意看到全家被满门抄斩,提前服毒自尽了。当战乱到来的时候,晁错一个致命的建议,把自己推向了坟墓。

提出“削藩令”巩固了皇权,自己却成了牺牲品

      当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都城,晁错建议皇帝御驾亲征,而他自己来镇守长安城。这一句话就触碰到了皇帝的逆鳞,皇帝上前线打仗,而你却躲在后方。自此皇帝对晁错已经不在那么信任,觉得此人有可能会趁叛乱的时候造反。大臣袁盎平日里经常和晁错对着干,他借此机会挑拨离间:此次叛乱是由晁错削藩导致,杀了晁错,然后派使者去安抚七国,定能让他们退兵。汉景帝正在生气的时候,听从了袁盎的建议,当即派人将晁错腰斩于市。

      不止如此,其实汉景帝斩晁错还有其他的原因,当时七国叛乱的时候就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现在晁错被斩了,如果叛乱的诸侯还不退兵的话,那就别怪我用武力平乱。果然,就算晁错被斩,叛乱的诸侯也没有想要退兵的意思。这样皇帝有了一个武力平叛的理由,就这样汉景帝下令出兵,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最后胜利。

      其实汉景帝知道晁错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出于当时的情况太复杂,杀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有一名校尉为晁错鸣不平,汉景帝不光没问他罪,反而晋升为城阳中尉。晁错之死确实很冤,但是这种为公忘私,舍己为国的精神还是得到了后人的同情和赞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