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目的
中国有近两亿学佛人,目的这个东西于他们而言就像是“千江水中的千江月”,大家都有,但又各不相同。
而对于我而言,学佛的目的最初是“自由”,结果剃瓢进入组织之后才发现,只要你还要吃要喝,就永远不可能“自由”。
于是乎我另辟蹊径,开始信奉“自律者得自由”——通过限制自己,来对抗欲望和环境的制约。
这条路非常“反人性”,所以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享受不到一群人结伴同行的温暖,但却领会到了每天都能单人匹马追逐长河落日的乐趣。
可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目前的状态满足了我学佛的目的吗?我貌似仅仅达到了一种相对的自由——而这绝不是我最初期许和预设的那种“大自由”。
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我看完《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才得到了一种解答。
查理芒格在书中不止一次的强调,不要被表象迷惑,看问题要直达本质。
在查理的不断提点下,我突然明白,自己那句“为了自由而学佛”,是在自己感受到了“不自由的苦”后催生出来的。
而我之所以要学佛,其实不是为了自由,本质上是为了“转苦为乐”,“转苦为乐”才是我最本质的目的和动力。
但这个答案很快又被颠覆了,在我去年夏天去西安卧龙寺的禅堂中喝茶时,突然一个念头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地陡然冒出来:“如果自由是为了快乐,那么我岂不是又被快乐绑住了”?而如果对于快乐还有所贪恋,那我又有何能力在这世界的千百种快乐中找到那“最究竟的快乐”呢?
于是我开始细细思索自己曾给出过的那些答案——为了转束缚为自由而学佛、为了转迷成悟而学佛、为了转苦为乐而学佛……
在我不停的念叨这些答案时,有一段记忆慢慢从我的心灵深处往外浮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学过的一个法相概念——“转依”。
而当我回忆起这个概念的定义时,思维毫无征兆的骤停了几秒,然后一个新的答案从我的脑海中冉冉升起:我要为了实现人生的“转依”而学佛。
——转束缚为自由、转苦为乐、转迷成悟、转染成净。与其说转依这两个字,颠覆了之前的答案,不如说是迭代和概括了之前的答案。
转依这两个字不仅是我学佛的目的,更加是我们学佛的“本质”和方法。
转依的转,即转变和转化,有转舍与转得两义,而依则是“依持”的意思,转依,从性质上来说就是转舍“劣法”之所依,转得“胜净法”之所依。而在内容上分析的话,转依时候所舍弃的其实是烦恼、所知二障,所转得的是由断此二障而呈现的涅盘与在涅槃基础上开发的菩提。如《成唯识论》对转依的解释就是:转舍‘依他起性’上之‘ 遍计所执性’,而转得‘依他起性’中之‘圆成实性’。
以如实智转得圆成实,这正是涅槃和菩提的功德所在,也是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
但转依不仅是目的,更是方法。因为转依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
无论是转染成净还是转迷成悟,都是一个慢慢“熏习”的结果,就连菩萨们修的“转识成智”也要在初地之后努力加行次第而转,直到第八地时才能在自然任运的做“无功用行”,而彻底的转识成智,则是佛果才能实现的事了。
在着一步一步的“转依”过程里,秘诀就是每天都保持大量“清净的积累”,而当这种积累第一次产生“复利效应”时,你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法喜和自在,但这只是里程碑而已,复利效应的作用方式就像是“从雪山顶往下滚雪球”,当雪球的下滚速度和积累体积到达一定程度后,它不仅会更加快速的“壮大”,更会形成不可逆的“倾向性”,这应该也是八地菩萨不用再努力加行就可以任运自如的用功的奥秘吧。
而转依的方法就是转依的目的——转染成净、转迷成悟、直到最后的转识成智。方法'和目的中间的区别在于,作为方法,你必须要一步一步的践行它们,只有践行,才能帮助你从烦恼的杂染逐步趋向离垢的纯净,从知见的偏蔽慢慢走入悟解的圆明。
这一切虽然有难度,但绝对是值得我们去做的。因为当你把生命的质量从染转为净之后,你将不再为一切染污境界所染污,染污越厉害的境界越能帮助你体会真心是如何清净的运作。
当你把生命的状态从迷转为悟之后,你将不再为世间的难题所头疼,越难的问题,越能帮助你体会“悟”的可贵。
当生命的认识抵达另一个层次时,时空(依报)就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而当你把生命的操作系统从识转为智的时候,就是你接受我顶礼膜拜的时候。
我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你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