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配伍变化

2024-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弘玥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目的

许多药物配伍后,在贮藏及应用过程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稳定性降低,其物理与化学配伍变化主要表现为浑浊、沉淀、分层、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降的现象。

有些药物与输液配伍,虽然用肉眼观察不到沉淀,但用微孔滤膜-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可观察有大量的微粒或微晶存在。

因此,研究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原因,防止配伍变化的产生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分类

1、可见配伍变化

包括溶液混浊、沉淀、结晶及变色。

2、不可见配伍变化

包括水解反应、效价下降、聚合变化、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直径在50um以下的微粒等,潜在地影响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常见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发生原因

1、沉淀

在配置液体药物或临床配置输液时,由于理化因素产生沉淀,影响疗效。

产生沉淀的原因有:

(1)注射液溶酶组成的改变

因改变溶媒的性质而吸出沉淀。

(2)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3) pH的改变

(4)直接反应

头孢菌素类与Ca2+、Mg2+等形成难溶性螯合物析出沉淀。

2、变色

变色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有色物质所致

3、效价下降

4、聚合反应

由同种药物的分子相互结合成大分子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

5、配伍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由于药物间发生化学变化或受光、空气影响而引起。

6、混合顺序

如钙剂和磷酸盐、碳酸盐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中稀释,避免发生钙盐沉淀。

为了保证注射液配伍组合后输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做到:

(1)注射剂配伍组合后应进行灯检,观察输液瓶中有无可见配伍变化。

(2)在滴注过程中要巡回观察配伍组合瓶内是否产生迟发型可见配伍变化。

(3)注射剂配伍组合后应尽快应用,以免在放置过程中药物疗效下降、不良反应增加等不可见配伍变化发生。

(4)注射剂配合操作应在洁净空气为百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5)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实验必须按照临床组合浓度进行,所用的分析检测方法必须可靠,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