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526db0f240c63bd0.jpg)
桂平西山摩岩石刻琳琅满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年代之久远,于青山绿树之中平添了一抹亮丽,尤为值得一看。因着桂东南罕见的花岗岩地质结构,经过地壳的变动形成了许多绝壁断崖,古往今来令文人墨客眷恋,并为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苏州吴县西山品茶时,茶香氤氲,山林苍翠,神清气爽之时欣然提笔,写下了《西山兰若试茶歌》。
“斯族炒成满室香”,“自摘至煎鹅顷余。”
在唐代茶叶以蒸青团茶为主,但后来也出现了“炒青”,诗中讲的就是这种制茶法。兰若是寺庙,具体位置不详,刘禹锡曾在苏州做过刺史,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和六-八(832-834)年间。
因着桂平西山也种植西山茶,在西山入口处横眉“阑若”或许是借刘禹锡游苏吴西山试茶歌“兰若寺”一词发挥罢了。
清代诗人张江游桂平西山留诗《思灵怀古》:
胜概浔阳独此山,凭高极目缓跻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d984871dca390000.jpg)
清代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曹秀先,一篇《游西山记》刻制于龙华寺,寥寥数行,文字潇洒,气象万千。曹秀先是桂平当时知县胡南藩的老表,因着胡南藩所邀由江西到浔城游玩西山,有感于西山的秀丽景色而提笔《游西山记》,现西山山门门额谐书“西山”二字,选自曹秀先《游西山记》集字放大所刻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312850aefbb8e50b.jpg)
清代湖北骚客李少莲,因慕恋西山景色,便直接在西山安家落户,在山脚筑屋而居。与妻子每日于山中抚琴、棋奕、书写、作画,在石壁上刻“碧云天”三个大字,并在其侧刻草书:“尘世路间不觉忙忙终日,碧云天里何妨息息片时。”
他流连于“碧云石径,树木交荫,层林翠黛,惊石方刚错落树间;林溪流泉涓涓,石径野趣幽幽;冬暖夏凉,雨不沾衣暑不侵。”的“碧云天”,陶醉于: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是斜阳外......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6077043a53550f47.jpg)
由洗石庵至龙华寺拾阶而上,有一块狂草“摩青”石刻,刻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运笔一气呵成,刚劲有力,被誉为西山草书石刻佼佼者。
关于“摩青”二字众说纷纭,一说:出家人“摩顶”受戒后必摒去一切俗念,刻苦修持才能进入佛门,它劝诫佛门弟子时刻摩顶自问:六根清净了吗?
另一说:“摩青”乃天上二十八宿之外的另一星宿,因道行不够,玉皇大帝不给他封赏,不准其进殿堂,只好把名字留在了石壁上。
再一说法:此石刻让人试验眼根是否清净,试验者先开眼看清“摩青”的位置及其环境,然后十步之外蒙上眼,逐步摩去,终能摩中石刻者,可谓眼根清净有善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858c1bfba9c088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1138d5559cbbcdc4.jpg)
西山龙华寺,又称上寺,巨赞法师曾于此寺任住持。
巨赞大师1931年于杭州灵隐寺出家,他是著名的佛教高僧,佛学教育家;“新佛教运动”奠基人;中国佛教协会和佛学院的主要创始人。1949年10月1日,作为佛教界唯一的僧人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出席新中国开国大典。
1942年,大师移居桂平西山,任龙华寺住持,历时四年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11c5624eb3c400b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28667/e9cfe7beb3ca1e68.jpg)
思灵山:桂平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