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代购圈?
前段时间,有一个大学同学主动加我QQ。我们不同班,不过寝室离得不远,所以每次去洗衣房的时候,总能遇见,偶尔会打打招呼。
当时看到她发来的验证信息,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已经有几年没有联系,何况,在大学我俩也不算熟络。意外之余,我还是欣喜地添加了她为好友。我想,难道她是从“好友推荐”里看到我的,然后主动添加我。总之,我很开心,以前这样一位并不熟悉的同学关注到我,而且愿意与我有更多的交流。
互为好友的当晚,我特意去她空间访问,想看看她最近改变,得知她已经升级为妈妈,儿子已经有三四岁,甚是可爱。但一时又找不到话题,最后还是把打开的对话框给关闭。
第二天一早,我刷新空间,发现连着几条都是她的状态,有抒发对生活的苦闷,还有对于美肤的经验,咋一看以为是碎碎念。中午坐班车回家,无聊又刷新一遍空间,结果又看到满屏的更新均来自于她。我开始注意到,这些信息都是一些软文,所述内容均是关于韩国护肤品的使用心得,大概是为了验证护肤品品质的可靠性,她还上传了不少她的本人照。我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在做某一品牌的代理。
又过了几天,我们几乎没有交谈过。而QQ的空间动态里几乎每天都是她刷新的内容,最后不得已,我只好设置“隐藏她的更新”。
然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如果一个许久不联系,曾经不算很熟的同学突然加你QQ或者微信,那么只有一个可能,TA是搞代购的。”,结果出乎意料,获得了几十个赞,还有不少补充的,其中评论最多的一条是“还有收红包的”。看来,大家的“遭遇”如出一辙,心知肚明。
前段时间,微博发起了一个主题,叫#逃离朋友圈#,主题的内容是“本来一个好好的朋友圈,现在手指时常要刷四五次才能看到一条真正想看的信息。”
有网友把如今的朋友圈分为九大派:广告刷屏派;心灵鸡汤励志派;集满点赞送礼派;偏方秘方养生派;45度嘟嘴自拍党;新晋父母晒娃派;亲友海外代购派;吃喝拉撒展示派;孤单寂寞文艺派。
说实话,鸡汤还能接受,不至于有拉黑的倾向。而只是满屏的广告实在无法直视,还有一种无法忍受的是,各种观音附图祈祷财运、平安,还有不转发会怎样怎样的消息。
朋友圈本是一个朋友间相对隐私生活展示的圈子,透过一条简短的文字,知道朋友最近的心情;通过一张景色照片,知道朋友身处何处旅行.....可如今的朋友圈已然变味,更像是一个“生意圈”,而这种“生意圈”其实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消耗朋友的流量,而且满屏让人厌烦的广告只会引起朋友的反感。还好,微信设计了“不看他(她)的更新”这一功能。
这让我想起在韩国旅行那次的经历。我和脑残叔前往利川陶瓷村,想淘一些花瓶回家用于种植多肉。十分有缘遇到一对中国夫妇,带着孩子和老人。中年男人操一口流利的韩语,与店主讨价还价,我请他帮忙翻译花瓶可否便宜一些(利川陶瓷村的店主几乎不会英文,就连价钱也是打在计算器上)。他的妻子见我们也是中国人,便拉开了话匣子。我以为她会与我闲聊关于此行的目的地之类的话题,没想到,她问我有没有微信,我说有的,她让我加她,加过之后,她便把朋友圈里的内容给我看,一边还说着,“我告诉你怎么玩朋友圈啊,你把这每个店的陶瓷都拍一遍,然后把它们发到你的朋友圈,附上一段话,比如说今天在韩国有名的陶瓷村购买花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速速与我联系,然后他们确定款式之后,你就顺便帮他们带几套,翻几倍价钱卖,像我这次,就买了三万块钱,我们一家五口的旅行费用就省了,相当于免费玩了一趟韩国。”
全程,她一直在拿着手机拍照,她丈夫在旁充当翻译,而她的女儿似乎很无聊,不情愿在店里呆,他们的父母,一对老人,则跟在他们后面,拎着行李和客户定下的陶瓷。
我不知道,这样的旅行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是一半旅行一半生意,我想更重要的是生意吧,因为她一直想着她的朋友圈,一直关注着微信消息,她一直盘算着这一路能赚多少钱,能剩下多少钱。可是对于孩子和老人呢?
诚然,她的朋友圈就是一个生意场,也许这个生意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收益。但,我认为,她同样失去了一切东西,比如,朋友之间的那份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