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丧茶、丧曲和丧图
团长初中那会儿,语文作文届流行起了一股“感恩”的风潮,不知是哪位大师起的头,号召所有人向所有东西感恩:看到路灯,感恩它让行走夜路的人获得光明;看到音箱,感恩它让平凡的人得以享受天籁之声;看到骗子,感恩他使我上当,培养了我对陌生人的警惕之心……打着辩证的旗号,所有奇奇怪怪的价值观都冒出来了——假如马铃薯要写作文,它一定也会被建议,要感恩人类把自己切开炸成薯条的善举。
总之,无物不能感恩,无人不可感恩,大概是心灵鸡汤对团长心灵的第一次玷污。是的,“心灵鸡汤”这个词刚出现时,给人一种非常温暖舒适的感觉,但随着各类文字工作者们猛往里面下料,浓浓的鸡精味道让稍有正常味觉的人都咽不下去了。
比如说,生活困顿,肯定不是生活的错,一定是你有问题,要好好反思;工作失意,肯定不是工作的错,一定是你有问题,“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嘛,活人有什么资格抱怨;校园流氓不去欺负别人偏偏欺负你,是不是你太爱出风头了?不要愤怒,首先得反思,然后要悦纳这个经常被欺负的自己,尽快习惯每天挨打的生活。
网友们经常开玩笑,心情郁闷的时候要去喝一碗“毒鸡汤”麻木下神经;或者直接把它调侃为“心灵砒霜”。因为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残酷,被鸡汤滋养大的强壮心灵无益于改变现状,看多了这类文字,要么变成擅长精神胜利法的阿Q,要么变成字面意义上的忍·者·神·龟。
团长发现,“丧文化”近几年在网上渐渐火了起来,甚至已经引发几起现象级传播事件,大概就是普通人不愿被受鸡汤文化持续侵犯,用默默点赞做出的抗争。
比如,一款名为“丧茶”的产品在五一假日期间就很流行。与网红饮品“喜茶”相对,丧茶饮品的取名非常使人丧气,比如“你的人生就是个乌龙玛奇朵”、“加油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加班不止加薪无望绿茶”等。一些平时不好意思宣之于口的群嘲话语,现在都能通过送饮料这样的温馨举动来传递了。
再之前,葛优在《我爱我家》中扮演废柴青年季春生的形象不知道被哪位大神从远古素材堆里扒了出来,没想到,立刻引起了当下饱受职场疲惫、困乏、苦闷折磨的年轻群体的共鸣。被年轻人喜爱的标配之一就是夸张恶搞(似乎被年轻人讨厌的待遇通常也是夸张恶搞……青春的心呐,海底的针),看看,就是下面这些:
再再之前,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也为网友们带来过《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就是这么诚实》等神曲,将丧文化演绎得朗朗上口,真是值得为之一跪。
从古至今,普通年轻人生活压力都很大,但为何所谓的“丧文化”直到近期才流行起来呢?团长以为,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其一,互联网让孤独的负能量们抱团取暖,产生了指数级上升的热度。
其二,想学好外语、想练出腹肌、想环游世界、想成为考证达人……想法很多,但是单位总是喊你回去工作。“我能怎么办?我有一句……我只能说我热爱工作,工作使我快乐!”
其三,在如此痛苦的心境里,打开朋友圈,还有各类政治正确的心灵鸡汤跃跃欲试要教你如何做人。是不是很想掏出什么来反击?于是很多人对丧文化的期盼,恰如大旱之望云霓。只要有一人出头(葛优!),就会得到群起响应,干柴烈火,想不走红也难了。
有热爱就有憎恨,丧文化的流行当然也受到了很多指责。但与其抱怨“现在年轻人思想滑坡”、“这届人民不行”,不如去贯彻一下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想想怎样“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最后,皇帝悄悄对身为丐帮帮主的苏灿说:“你丐帮百万之众,一日不解散,叫我怎么能安心?”苏灿微微一笑,回答:“皇上,这乞丐的数量是由你决定,不是由我决定的。如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去当乞丐?”
假如人人内心都平安喜乐,谁又会特意去找丧茶、丧曲和丧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