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系统思考,自举和自坠
今天聊一聊我在琢磨的一个概念,可能不一定对,只是提出来一起聊聊,听听你的看法。
先从一个无关的观察谈起。
中午在洗菜的时候,洗菜盆的带子自上而下地挂到了水龙头的开关上。然后呢,随着菜盆中的水越来越多,自然菜盆重量增加,而水龙头也就被开得越来越大。
结果,费了点力气,才能将满是水的菜盆举起,把系带从水龙头取出来,这才能把水龙头关掉。
一个概念冒起,姑且称之为自坠性,随着时间增长,一个系统在不停的加速向一个非预期的方向变化。如果不经改变,则这个循环会继续下去,让这个系统变得越来越糟糕。
而与之相对的,是自举性。
自举性这个概念,如果你用搜索引擎去检索,可能发现更多的会是出现在IT领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4915/db3a75854c592f27.png)
自举性
在区块链领域,我接触到这个概念,还是来自于DBA这个分布式商业加速器项目。
在白皮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4915/e98489fef3dbbd6c.png)
基于 Token 的自举机制
分布式商业通过发⾏ Token 产⽣对开发者、投资者的激励,从⽽实现商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在分布式商业自治组织内会发⾏ Token,组织成员会花费很少的钱> 购买 Token,用于交换组织提供的服务。在此,Token 扮演了“燃料”的作用,是组织发展的内⽣动⼒和构建产品⽣态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组织成员的增加和 Token 需求的增长,数量有限的 Token 将会升值。这时,持有 Token 的项目开发者和组织参与者便都能获益。
这⼀过程实现了资产 Token 化。Token 的升值将带来两个结果:为了吸引更多参与者,项目开发者有动⼒将项目开发得更加完善;⽽握有 Token 得组织成员自然也会自发邀请更多参与者使用项目。于是⼀个正向的、内⽣的盈利循环得以构建。
在上面的这个系统循环图中,DBA项目列出来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环节和反馈回路,形成了分布式商业的自举循环。
或者可以简单粗暴的说,自举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正向循环,进行了系统的自增强,而向着系统设计者和参与者的方向而变动。当然,这里说的系统设计者和参与者,是假设系统的优化目标是将设计者和参与者的利益具有一致性绑定的,设计者的利益越大,参与者的利益也能够增长。
在这种增长方式中,没有人是接盘者,因为,这并非是一个零和市场,而是一个价值增长的正和市场,所有人都可以赚的到钱。
当然这里并非是说,DBA项目已经非常理想的贯彻了这种设计思路,而是以此为例,来简单说一下自举性是什么。
自坠性
与之相对的,姑且称之为自坠性。
自我预言的实现,因为谣言称银行即将破产而导致的挤兑发生,从而使得银行无法应对而导致破产,也可以算作是自坠性的一个例子?
我个人觉得,这不只是一个项目或者行业之中会遇到的问题,实际上,生活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在一个失控的方向上策马狂奔,冲向悬崖。
比如,习得性无助的体验。因为遇到过几件事情做不好,比如投资,比如工作,进而,让这种挫败感支配了自己的思维,也因此,在做新的另外的事情的时候,带着挫败感和过往的情绪体验做事,心智带宽本来就窄的情况下,分配了过多的意志在挫败感上面,那么,就继续做不成眼下的事情。
比如,借了远远超过自己偿还能力的一笔款,而将每个月的收入都用于填满利息的窟窿,而总的本利仍然在增长,于是,除非指望财务收入状况有短期内的大幅增长,或者借助于外力,借来一笔可以不用利息甚至不用偿还的款项,否则,这笔无底洞,将会继续吞噬你的生活。
在自举和自坠的背后,除了系统性的反馈循环,还有一个因素,是复利效应。这笔可怕的力量,在造就的时候,也可能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去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