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为什么不属于西藏?
可能单说甘孜藏区很多人都有点懵逼,但如果拆开了说一些点,只要是进过藏的,人人都知道。
318线上的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317线上的炉霍、甘孜、德格,夹在两条川藏线之间的丹巴、道孚、新龙和散落周边的色达、白玉、稻城、乡城、石渠,都是甘孜藏区的一部分。
如果说到旅游景点,那就更是大名鼎鼎了,稻城亚丁、贡嘎山(蜀山之王)、雅拉神山、格聂神山、海螺沟、塔公草原、色达佛学院、亚青寺、德格印经院、噶陀寺、白玉寺、八邦寺、松格嘛呢石经城,个个都是藏迷们心中的圣地。
可以这么说,沿着318国道去西藏,甘孜藏区是最先让你感受到藏地风情的地方。
虽然甘孜州藏风浓烈,那行政上为什么归属四川管理呢?
这就得从历史沿革脉络上分析了,中原王朝从春秋到两汉,都和甘孜地区没什么关联,至少在史料记载上就是一片空白,两边各过各的相安无事也挺好。
隋唐时期,随着版图的扩大,甘孜地区的诸羌逐渐投附,但主要是以羁縻州府方式进行管理。
随着,吐蕃王朝势力逐渐增强,不断向四川盆地拓展,川西群山成了两个大帝国争霸的战场。这段岁月里,川西诸羌在唐朝、吐蕃之间摇摆,忽而投唐,忽而附蕃。
天宝年间,唐朝与地处云南的南诏国交恶。750年(天宝九年)南诏国王阁罗凤发兵陷剑南道姚州(今云南省姚安县),杀云南太守张虔陀。
而后,唐军分两次由鲜于仲通、李宓带兵征讨南诏,均遭败绩,十几万唐军全军覆没,史称“天宝战争”。
这两场大败让唐朝关中、四川、云南的军事力量被大量消耗,间接导致次年安史之乱爆发时,唐朝政府兵力不足,只能从陇西抽调军队防御。
两国交恶后,南诏国彻底倒向吐蕃,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南诏位于今天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周边,在甘孜州的东南。由此可知,天宝年间,吐蕃已经有效的控制了甘孜藏区的土地。
因而,百度上说唐朝时期,甘孜处于两国边境拉锯位置是不准确的,两国反复争夺的战场应该在东北方的阿坝藏区,而不是甘孜藏区。
随后而来的安史之乱,让唐朝将西域、河西走廊和拢右之地拱手相让,川西也不过仅仅凭借崇山峻岭道路难行苦苦支撑。
但唐朝的战争潜力依旧不是吐蕃能比的,虽然战场上总是挨揍,但身宽体胖的唐朝最终还是把吐蕃拖死了。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崩溃,藏区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小割据时期。
甘孜嘉绒藏族美女之后绵长的岁月里,中原割据朝代和南北宋都无力染指川西山地,而藏区各种割据势力也对向东拓展没有兴趣。
甘孜作为汉藏两地的结合部,成了商贾交流的场所。无数条茶马古道的线路,像一张大网将两个地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生活在此地的康区藏族(康巴人)因善于经营商业,成了“藏族里的犹太人”。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了蒙古帝国时期,因为南宋政权剧烈的抵抗,蒙古帝国制定了一条取道西藏、攻云南、据四川、沿江而下的战略计划。虽然最后,这一计划没有能够完全实施,但元朝设置的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包含甘孜藏区无疑,因此和西藏一样,元朝时期甘孜藏区正式纳入了中央政权的版图。
非常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元朝政府对西藏萨迦派地方政权无比信任,为了摧垮挑战者,不惜两次携重兵入藏弹压,但在疆土划分上却始终不曾将多、康两地拱手相让。
这其实,就是中央政权在保有多康的基础上,钳制西藏的策略。之后,明、清、民国、新中国政府也承袭了元朝的治藏策略,所以,才有会有“稳藏必先安康”的说法。
另外,生活在横断山脉沟谷中的康巴人远比卫藏藏族彪悍的多,如果能降服住“藏族里的哥萨克人”,控制卫藏藏族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作为四川沟通西藏的桥梁和跳板,甘孜藏区当然不会再划入西藏自治区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