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生活
2017-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金陵春梦NB
昨日正式步入知天命之年,儿时朋友们的祝福声不绝于耳,很是感动。浮想联翩,不禁向往起10年后的生活。
如果年幼时整天盼望着日子过得快些,现在倒觉得时光流逝得慢性更好,因为有太多的事还没有做完。
也许到那时,我们还能像儿时暑假中那样,每天上午抽两个小时走进“小小班”,聚在一起,用聊天,喝茶替代当年的暑假作业书写。下午,呼朋唤友,以一起去健身中心锻炼,替代当年套个自行车轮胎内胆当游泳圈,相约去江滨公园游泳。
从现在开始,秉持“极简主义”风格,不再追求所谓的“奢华”。如同70年代中期的我们,一支铅笔用一个学期,一个铅笔盒用5年,春游、秋游,总是一副烧饼油条另加一军用水壶的凉开水。一年四季的衣服只占据三门衣橱一个小角落,或半个24寸行李箱。
那时全班同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平均500-600米,每天步行两个来回,共计2公里多,退休后,得坚持每天快走5公里,将体重维持在65公斤左右。另外,发扬儿时两块咸带鱼对付一顿饭的优良传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戒烟戒酒。
杜绝住别墅的想法,只住90平米的生活配套齐全便利的公寓。现在再好的别墅,也无法与横河街孙家弄里五进院落(俞亚琴,徐鲁平家)相提并论。当年,每年年底要去那个院子里领票证,为抄近路,要一口气,穿越整个迷宫般的五进院落,几个风格迥异的天井庭院,深幽昏暗的走廊,成了美好的记忆。
用当年在赤日炎炎的下午,翘首期盼着卖5分钱一支赤豆棒冰的小贩到来的心态,等待10年后的崭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