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了吗?
“小时候的味道没有了啊~”我常听人这样说。
在我还没学会品尝味道,或者说我还没长大的时候(因为现在也不是很会品尝)。觉得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学校小卖铺卖的辣条。
从午饭里偷偷省下的五毛钱买一袋,如果每天都能吃到,就感觉活在了天堂。
长大后味道被附加了很多东西,价格、环境、材料、规格、品质……这些听起来冷冰冰的词却在影响着味蕾。不知道是心变了还是舌头变了,总之儿时的味道确实回不来了。
最近听朋友推荐,看了日剧《三星营养午餐》。其实曾经一度对日本影视剧带有偏见,这得承蒙日本知名恐怖片们所赐,目前为止《午夜凶铃》和《咒怨》还是我心里排名前三的恐怖片。
不过,这部美食电视剧倒是给了我意外惊喜。
剧中,天海祐希饰演的星野光子是个性格高傲对做菜有极强执念的三星法餐大厨。名气高风头盛,当在电视节目中被问到日本小学生营养午餐剩饭的问题时,光子很自然的回答:因为做的不好吃小孩子才会剩饭啊。
名气高,风头盛,性格又高傲,就免不了得罪人。随后光子被老板设计了一场食物中毒事件,赶出餐厅。事业突遇危机,光子不得已参加了一档三星大厨为小学生做营养午餐的真人秀节目。
可在第一天就破下了剩饭最高纪录。
这是让很多人窃喜的一幕:不过如此嘛,吹上天的昂贵美食不也就这样么?成年人排队排到三年以后才能吃到的法式大餐,到了小朋友嘴里却成了难吃的食物。果然都是伪装的。
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大人觉得好吃的东西,孩子觉得不好吃。
有研究认为这是因为成年人和儿童的味蕾不相同。每个成年人大约有1万个味蕾,儿童更多,所以儿童的味觉比成年人更敏感。
1987年有一项实验得出结论:成年人能正确地认识到所有混合物中的两种口味,而儿童在每种混合物中仅识别出一种口味。所以,儿童可能是因为注意力或者其他问题,存在一定的味觉缺陷。
可大部分小孩都很喜欢炸鸡和辣条。
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讨论的是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垃圾食品?作者认为这些垃圾食品就是专为孩子们设计的,食品公司花费大量预算研究产品的口味,将孩子作为主要的消费目标。按照孩子的方式和喜好花钱买广告营销,寻找代言人。
这些解释都很科学。
但我更喜欢星野光子的回答,“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吃学校的营养午餐呢?因为不好吃啊。”虽然听起来有点天真,但就算是学校食堂里的大锅饭也可以很好吃。到现在我还记得学校食堂里哪个窗口的热干面和油泼面最好吃。
小孩子真的会在乎眼前的食物有没有营养,是不是垃圾食品么?还是更在乎味道的吧。
所以,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找不到儿时的味道了?成年人和儿童的味觉差距一定存在,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是心里的感觉变了。
因为感觉是浪漫的,即使有所差异还有回忆在,回忆依旧美好。可如果单单只是味觉的区别,是不是就有点无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