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便发朋友圈,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2020-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潘翀008

以前,朋友圈是用来记录生活,分享美好的私人地带。

尽管并它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但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

可如今,每每想要打开朋友圈都是踌躇不定的。

因为,现在的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炫耀、营销的平台。

炫富、秀恩爱、吐槽、做生意…..

真正用来分享生活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早已在朋友圈消失。

不用活在别人的眼中

现在的年轻人,朋友圈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精致美好。

吃吃喝喝、到处旅游、工作轻松、日常精致…..

但在朋友圈活得风光的人,未必就真的风光,有时朋友圈里的生活不知道添加了多少份"滤镜"。

因为有些人习惯比较,更向往美好的生活,所以有的人在朋友圈呈现出比在现实中更好的生活,努力构建在自己虚幻的假象中。

把朋友圈当做生活的全部,并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蔡康永曾说:

"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朋友圈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必活在别人的眼中。

不要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

合理的情感吐槽,OK。

肆意宣泄负面情绪,欠妥。

很多人说,朋友圈是个人的私人领域,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但,扪心自问,朋友圈真的是你的私人领域吗?

你的确有权利发布任何有关不公平、愤慨、情绪化的朋友圈。

即便这样的宣泄也会带来"一时爽的表象",但会对你有实质性的改善吗?

并不会!

朋友圈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朋友,你的委屈也没人能感同身受,更多的人只会当成一个笑话,甚至给你留下一个撒泼打滚的形象。

因为你在朋友圈里的一言一行,无意间的形成了你的人设。

所以,不要用朋友圈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

不必共享你的努力

生活中,打开朋友圈,你会随时发现很多朋友都在打卡。

有的打卡学习英语、有的打卡学历专业技能,有的打卡坚持早起、有的打卡健身练瑜伽,甚至有的打卡吃早餐…..

但往往只坚持了三天、五天、一周、一个月…..

最后也都以不了了之收场。

人们总是是以各种打开来确保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却忽略了很多打卡其实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朋友圈并不是一个好好学习的地方。

真正的努力往往都是常在看不见的地方,而朋友圈的伪励志,只会慢慢吞噬我们的梦想。

所以,你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坚持,然后悄无声息地优秀即可。朋友圈只是生活中特别微小的存在。真正成熟的人从来不会在朋友圈肆意的宣泄、炫耀,因为朋友圈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想这才是成熟的人不随意发朋友圈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