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槐堂谈吃】常州豆腐汤
【听槐堂谈吃】(3)
文/听槐堂
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有一家饮食名店,那就是百年老店—迎桂馒头店。老总和我经常去吃早点,每次他都喜欢点上风味小吃—常州豆腐汤。我在苏北老家时,早晨几乎吃早茶。常州的早点我开始还不习惯,一碗豆腐汤,几根油条或几个麻糕,却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
豆腐汤人人都吃过,各地的口味大约都不同,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州豆腐汤可能在全国只此一家,其它别无分号。豆腐汤的原料有豆炙饼、豆腐、鸭血、百页丝、油生付等。2004年我们在新桥镇的蔡家塘村里修建一条路,给我们烧饭的是当地人小周。我对她做的豆腐汤很感兴趣。圆圆的豆炙饼、粉嫩的豆腐、横山桥的百页丝、细嫩的鸭血条、金黄的油生付,新鲜的肉末、脆脆的榨菜丝,加入淀粉后稍稍调匀调稠,最后再加进香菜末,色泽鲜亮,汤汁腻香,大大增进食欲。我们几乎是边喝汤边吃饭,畅快淋漓,人人赞不绝口,真有一种“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感觉。2005年在安家镇的济农村,新魏小区的四周,我们筑两条路。一次,工地上的袁师傅买回一袋子金黄色的小球,我以为是麻团,后来才知那是油生付。小赵替我们烧饭,她是四川人,远嫁常州。她烧一手好菜,做出的豆腐汤色香味俱佳,惹人食欲。去年我们在百丈的常州出口加工区巡逻道二标段施工时,奚阿姨烧的豆腐汤更是滑腻爽口,具有地道的风味。既可当早点享用,又可在中午吃饭做汤,是常州豆腐汤的特色。豆炙饼是汤中的美味食品,它飘出的味道仿佛让人们品尝出一支江南的乐曲。
豆炙饼是常州的特产,小的有一枚1角硬币大,乳黄色,香酥松软,人间美味。它是由一种叫“白雀梗”的白色豆子做成的,因为其腰中有一个斑点,恰如“雀眼”,故此而得名。著名台湾企业家王琰如先生在《常州特产豆炙饼》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做豆炙饼的妙法的:“用白雀梗豆浸泡相当的时间,上小磨磨成浆汁(不能太稀),然后在平底锅上‘笃’成一个小圆饼。以适当的材料及特制的家具,做这个小圆饼。在适当的时间内可以夹肉,煎熟了作为日常小吃。”一个小小的“笃”字,是常州人的特有用法,浓缩了他对故乡难以忘却的情怀!
中国是“食文化”的故乡,许多菜名常能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一个雅名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佳句妙语,让人反复品玩;一个巧名或许就是一个久远传说,令人谐趣笑谈;一个趣名可能包涵一段历史渊源,使人回味无穷。范炎培先生在《闲话常州》中带来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前后六次驾巡常州,曾在常州籍状元钱维城家品尝过豆炙饼,觉得别有风味。后来皇帝回到京城皇宫,思念常州的豆炙饼,而宫中的御厨是怎么也做不出常州豆炙饼的。”看来豆炙饼真是常州的一绝。
天南地北的游客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品尝一下当地的风味小吃,小吃文化往往与古城古都结下不解之缘。我住在龙城已有几年,觉得每一个常州的风味小吃都蕴涵不少有趣的故事,现在也渐渐地入乡随俗了,常州的美味让我这个异乡“食客”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