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始的工作,为何依然半途而废?
文|赵晓璃
一、
小秋(化名)找我咨询的时候,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四年。
毕业四年的她做了六份工作,从宠物店的美容师到化妆品行业的美容顾问,再到如今的新媒体编辑,这一路,小秋走的好不坎坷。
临近毕业那会儿,小秋班里的同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考研族,二是求职族。
小秋之所以决定求职,是因为她实在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她也想象不出来,如果继续读研下去,结果就一定比现在好吗?
“反正迟早要找工作,既然不打算往专业方向发展,对我而言还是尽早就业比较好。”小秋说。
可到了乌泱乌泱的人才市场小秋才发现,自己大学四年基本就是混过来的,成绩成绩也不好,能力能力也没有,一时间,小秋这才慌了神。
“算了,反正做什么也是做,不如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吧。”小秋想。
可是,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呢?
二、
小秋思前想后,终于想起自己似乎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正巧有一天小秋逛街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宠物店的招聘信息,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去应聘了,做起了“宠物美容师”的职业。
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宠物美容师”,就是在宠物店打扫卫生、给狗猫洗澡剪毛、销售宠物店用品的啊!
小秋一度失望到了极点。
“你不是说自己喜欢宠物吗?”我问。
“是喜欢没错,但我实在受不了它们脏兮兮的样子,况且我喜欢的明明是拉布拉多犬好么,结果需要剪造型的实际上是贵妇犬最多。”听的出来,小秋依然有些怨气。
“所以,你喜欢的并不是宠物本身,而是一个健康干净可爱的宠物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是么?”我问。
“听你这样一分析,真的是这样的。我根本受不了宠物身上的那股怪味儿,以及宠物店里到处飘飞的宠物绒毛,真是受够了!”小秋说。
三、
在寻求职业的时候,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抱持和小秋一样的观点,那就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要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咯。
然而恰恰是兴趣这里的陷阱最多。
1、你确定你的兴趣不是心血来潮吗?
经过和小秋的充分沟通之后我发现,其实小秋说她自己喜欢宠物,有一部分是源自于影视作品。
比如她说自己喜欢拉布拉多犬,完全是因为一部电影所致。
那部电影里的主人公和拉布拉多犬的感人故事,让小秋难以忘怀。
于是从那时开始,小秋感觉自己对拉布拉多犬产生了兴趣,但事实上,她没有任何养狗的经历和体验,对狗的习性、脾气以及养育过程中的琐碎烦恼,几乎一无所知。
这就是兴趣的第一层假象,那就是,你以为的兴趣,有可能只是大脑理想化的产物,与现实相差甚远。
这是存在于职场新人的普遍认知误区,那就是误把想象当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职业选择,当然就会存在深深的隐患,那就是一旦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过大,就容易倍感失望,进而怀疑自我。
2、你确定你的兴趣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吗?
在职业定位中,有的兴趣是能转换成职业的,但未必所有的兴趣都能转换成职业。
这里就涉及到天赋、能力、机遇等更方面的问题了。
假设有100个人都喜欢京剧,只能称为“京剧爱好者”;真正愿意花时间练习并且钻研的可能只有10个人,这10个人愿意为这个兴趣花钱,比如花钱买票听戏,这类人被称为“票友”,他们在私底下也会切磋交流;但这10个人当中,真正能以京剧为生的少之又少。
它需要天赋(比如音色、身体柔韧性等)、名师指导(老师的水平很重要)、长时间的唱念做打的习练(一万个小时定律)、合适的机遇(有登台表演的机会及贵人提携),方有可能将京剧作为职业,成为京剧艺术家。
这就像很多女孩都爱化妆,但并不意味着是所有的女孩都能成为化妆师。
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如果你无法成为专家型人才,大体上你的出路有两个:一是主流价值链上的岗位,譬如销售、活动策划等,这些岗位能直接决定化妆品的销售额,给企业直接带来效益,所以工资和销量挂钩;二是辅助价值链的岗位,比如客服、行政等,这些岗位并不直接创造价值,所以多年来基本是拿着死工资,对应的风险也小。
显然,小秋辞去第一份工作之后,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以为自己爱美就能做好化妆品行业,殊不知,想要做好销售,需要相当的沟通及揣摩客户心理的能力。
能力不匹配,良好的愿望终究化作梦幻泡影。
四、
经过对小秋前过往经历的梳理和分析,我发现她的个性偏内向,心思细腻敏感,对文字具备一定的敏感度。
比如前文提及的,她喜欢拉布拉多是受一部影片的影响,显然她是被剧情打动,所以她真正的敏感点不在拉布拉多上,而是在于剧情方面,也就意味着,小秋是个感性思维的人,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多一些。
这一分析得到了小秋积极的回应和认可。
小秋回忆说,自己在上学时代,最喜欢语文这门课,同时对于那些优美的词句更是过目不忘。
后来小秋误打误撞,在同学的介绍下进入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做编辑工作,尽管这份职业目前做的不尽如人意,但却恰恰吻合了小秋的这一天性。
“这么说来,既然这份职业吻合我的特质,也就意味着不要轻易离职咯?”小秋自言自语地说。
“你不妨分析一下,目前的岗位都有哪些工作内容?哪些内容是你还比较喜欢的?哪些内容是你不喜欢的?你不喜欢的内容占的比重有多少?”
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小秋对自己的职业情况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五、
后来的小秋终于下定决心,既然这份工作是契合自己优势且同事及领导关系都不错,意味着这份职业是可以获得归属感的,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在和公司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去成就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我告诉小秋,万事皆如逆水行舟,我们不能只看到风雨后的彩虹,但也不能被风雨吓到。
要记住,职场如战场,并且退无可退。
克服畏难情绪的秘笈在于,找到自己原本能做好的事,克服这种畏难的情绪,通过努力最终达成,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也会获得宝贵的成就感,这种体验至关重要。
因为,这一切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做成大事小事,而是自己克服了这种消极的情绪,变得更加健康、积极,有活力。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