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故事

传承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46人  山儿姑娘

早晨七点半,初夏暖暖的阳光洒进卧室,迷迷糊糊还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一阵浓郁的香味唤醒。我睡眼惺忪地推开房门,香味愈加强烈。循着香味继续找寻着来源,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厨房门口,母亲正在里面忙碌着准备早餐。我揉了揉眼定睛一看,“啊!鱼香肉丝!”“你说想吃鱼香肉丝,原先做鱼香肉丝的那个菜馆停业了,我就想着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吃不上鱼香肉丝会成为我的心病的,就一早去超市选购了些食材,肯定也能做出那家菜馆的味道的。”母亲一边忙活,一边跟我搭着话。

我的话哽咽在嘴边,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的话,母亲却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早晨,不怕麻烦亲手为女儿做了一道鱼香肉丝,了却了作为一个母亲的小小心愿。

其实,从我说假期要回娘家却还没放假开始,母亲就不停地在微信上问我回来想吃什么。“到家都晚上九点半了,随便吃点就行。”“九点半也得吃饭呀。”母亲淡淡地应着,似乎在她心里,回家一定要吃上那热乎乎的家乡菜,才算得上是真正回了家吧。谁知火车晚点一个多小时,到家已经将近夜里十一点,而母亲则是在家把饭菜反复热了好几遍。

接下来的假期就是在母亲不停地做着家乡的饭菜中度过的,炸油香、烙肉饼、炖牛肉、蒸包子、烙菜饼,只要她能想到的,几乎做了一个遍。一天三顿,顿顿不重样。看着母亲天天围着灶台转,心里有些愧疚和不安。即使我钻进厨房想给母亲帮帮忙,也立马被她撵了出来。

饭后,母亲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是不是年纪大了,这次你一说要回来,我就恨不得马上要见到自己的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听母亲表露心声,平淡的生活里我们都习惯了大大咧咧,况且我这个女儿生性腼腆,太肉麻的话和肢体语言很少向母亲表达。我略有一丝伤感,说:“是不是姥姥不在的缘故。”“也许吧,自从你姥姥去世后,我才明白了父母双亲感情的可贵。”姥姥去世已经整整两年的时间,可是母亲似乎始终无法从姥姥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

母亲小名三妮儿,是姥姥五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性格最像姥姥,跟姥姥最亲近的人。母亲先前下岗,后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外出工作了一段时间。可是随着姥姥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母亲毅然放弃了在外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专心照顾姥姥。没过多久,哥哥家里添了人,可是由于哥哥、嫂子工作太忙,父亲尚未退休,经常是母亲一人在家照看小孙女。时间一久,自然是母亲到哪都要带着孙女,去照顾姥姥也不例外。

姥姥的家在郊区,县城的最南头,而母亲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早已失去光泽的“永久”牌自行车,车的后架上装着一个小小的座椅。母亲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载着她的小孙女,每天骑四十多分钟的路程去给姥姥洗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孙女年幼,自然觉得洗脚太无趣,又哭又闹,可是母亲从未因此放弃过。哥哥心疼自己孩子,偶尔也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小意见,说两句舅舅大姨也可以为姥姥洗脚的话,可母亲却从未动摇过。用她的话说,孝顺不能攀比,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行,小孩子以后有的是时间享受生活,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绝不能再委屈一天。

后来,姥姥已经年近九十高龄,实在没有办法再拄着拐杖一个人散步了,母亲就一直惦记着给姥姥添置一台轮椅。可是一台轮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那时的母亲没有一丁点儿经济来源,每年还要自己上交两万块的养老保险,家里只有父亲每个月不到三千块钱的固定工资,还要供女儿上大学,供一家人吃喝。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母亲带着我去过好几家商场,都是一边货比三家,一边还要盘算着这个月的生活费够不够,离买下那台轮椅还差多少。偶然发现,那一年里,母亲的内衣、袜子都是补了再补却依然穿在身上。

直到姥姥生日那天,母亲终于把轮椅亲自送到了姥姥跟前,看到了老人家满是皱纹的脸上开出来一朵灿烂的花。从那以后,姥姥每天都会推着轮椅去散步,走累了就坐在上面歇一歇,母亲一直陪在左右。姥姥生病住院,母亲寸步不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姥姥叫到身边的,也只有母亲一人。姥姥入土为安那天,母亲跪在地上望着远方,泪流满面。可是母亲,爱姥姥您已经尽了全力。

很长一段时间内,母亲不再去姥姥经常散步的广场上停留,也很少出门。只是我每次回娘家,她都要跟我念叨念叨姥姥生前的事情,这次也不例外。偶尔念叨起来姥姥曾对她说过的“应该把女儿留在身边,而你却把女儿嫁得远远的”,我都不知该如何应答,突然间觉得母亲是真的老了,只想着自己能够像母亲待姥姥一样,在有限的生命里,用尽全身力气去爱她。

返程在即,母亲怕我吃不好,打算蒸一锅肉包子给我拿着,在我的强烈制止下才避免了母亲的又一顿操劳。而我,终于为母亲做了一顿她最爱吃的饭菜。饭桌上,我不停地为母亲夹菜,而我那刚满三岁的儿子,也扑闪着大眼睛,用他那稚嫩的声音跟我说:“妈妈,你也多吃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