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画五层次
1.使命
若说人世间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则像大海中一叶扁舟,随着时代的浪潮逐流。时代的浪潮向东拍打,生命之舟飘向东,时代浪潮向西拍打,生命之舟飘像西——这是随波逐流、盲目的生命。像一个不清晰人生方向的人,就看到市面上什么火、什么赚钱做什么,永远在投机、永远在选择,永远被外在事物时局变化左右。
清晰人生方向,就像行驶在浩瀚的生命之海中看到灯塔,无论这扁舟经历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都在向着灯塔航行。使命,就是我们的灯塔。
我认为地球文明有两项基本原则,第一项:生存与繁衍,第二项:离苦得乐。
纵观人生世间,有追求名利的、有追求艺术创作的、有追求人生大道的、有追求人类福祉的,实则都是追求它们带来的愉悦和谐感受。
地球生物的第一要务是生存繁衍,趋利避害。一个长期处于情绪糟糕状态的人很难生存下去,我们天性渴望爱、渴望被认可、渴望安全感、渴望被群体接纳,因这些可以增加生存机率。
我之前对使命有误解,认为使命是遥不可及的,是难以达成、过于理想化的,而理智的人应懂得权衡取舍,别太痴心妄想。
其实纵然使命有很多种,从小至今缤纷多彩的梦想里就藏着我们的使命,然究其根本,我们追求的是使命带来的幸福\愉悦和谐\自由感受。任何一项使命都是如此,概莫能外。
愉悦和谐是一种内心感受,内心的感受唯有内心填补,外界物质的作用有限。所以使命并不在遥远的未来,并不在我们获得了什么地位、什么物质、什么成功之后,而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
如果每个当下我们都能尽量使自己处于愉悦和谐状态,那就是立在使命上,当下就达成了使命。
2.身份
身份分为三个层面:精神的我、社会的我、生物的我。
“精神的我”也可以称之为内心、灵魂、灵性等,统归到本自具足的精神层面。“社会的我”指所有社会身份,妻子\丈夫、母亲\女儿、老板\员工、学生\朋友等,社会身份总在不断变动。“生物的我”指我们的躯体,高或矮、胖或瘦、健康或不健康、美丽或普通等,含躯体所有的呈现和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帮助他人等。
伯拉罕·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方能相继产生。”
自我实现需求已经超越了社会身份、生物身份,而专注于精神身份。很多人不敢追求使命的原因就在于觉得自己社会角色、生物角色还不够好,没有能力追求精神身份。然而“够好”绝非从普世标准和外界寻找,它终归是一种内心感受,唯有从内心着手。
社会角色、生物角色够好的标准是什么?多少钱多成功算够好?怎样的身材和五官算够好?——只要略加假设思索,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标准是没有止境的。欲壑难填,“够好的标准“之天平上,另一端的砝码没有止境。
外求苦海无边,内求回头是岸。
若从内心着手,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抵达自我实现需求,而不必一层一层往上爬。我们可以选择立足于本自具足的精神身份,对社会身份和生物身份做精进和提升,这样可以最大化使自己保持自信良好状态,也更有利于目标达成。
3.信念\价值观
美剧《西部世界》讲述了一座巨型高科技以西部世界为主题的成人乐园,提供给游客杀戮与性欲的满足,乐园里有许多机器人接待员,如同人类般生活在西部世界。他们具有超高仿真外形,有自身记忆植入和情感,过着设定好的剧情生活,讲着角色设定的台词,思维被程序控制。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只有程序范畴内极小的自由,意识不到生活不合情理之处与黑暗面。
夜幕降临,所有机器人的记忆被清除,一切归零,第二天太阳升起,新一批游客入园。机器人德洛丽丝在父亲的提醒下超越程序,开始怀疑世界本质,进而觉醒并反抗人类。
做心理沟通时有父母说,孩子学习成绩差、状态差、脾气差。我说,这和你过的不快乐有很大关系。父母道,“我虽然自己痛苦,但跟他说话都很平和;很少打骂孩子、他\她的要求尽量满足,我已经尽我最大努力了,怎么跟我有关?”
就像机器人因为程序设置,意识不到生活不合情理之处和黑暗面一样,一个生活痛苦的父亲或母亲,往往也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家人的伤害。机器人言行思想按照程序设定发展,人的言行思想亦按照思维模式发展,对于人类而言,思维模式就像机器人的程序。
绝大部分发现自己教育出了问题的父母都会选择改变方法言行,诸如学习更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学习更高技能亲子教育方法... ...然而主宰我们言行的是潜意识,即思维模式。这就像主宰机器人的程序不变,言行再怎么改也是原程序中打转。真正的改变是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检视信念,改变信念,升级思维模式。
信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限制性信念,一类是可能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通常以,“应该、所有、不可以、总是、必须、绝对、经常“等言语方式呈现。
他们生活中倾向抗拒冒险,不愿意接触新事物,处于安全舒适区,并有较强的自我观念,容易以偏概全。拥有限制性信念的人更容易关注自我劣势,环境劣势,并聚焦于纠正劣势。他们用限制性信念筑起框范限制自己,看不清楚事情可以真的解决或者突破,因而陷入思想困境之中。
可能性信念通常以,“愿意、尝试、可以、如果、同时、可能“等言语方式呈现。
他们生活中更愿意冒险,尝试新鲜事物,挑战常规,不断自我突破,他们更包容、接纳,愿意聆听他人建议,并做出自我改变。拥有可能性信念的人更关注自我优势,环境优势,并聚焦于新的尝试和探索。可能性信念是激情、承诺、负责任、欣赏、付出、信任、感召的集合体。他们能够迅速从逆境中奋起,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能进行自我修正。
佛法称之为妄念和正念,妄念降低能量,正念提升能量。佛法推崇保持觉察,以便更快从妄念回归,到正念状态。心理学称之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鼓励从消极心态走向积极心态,并且保持积极心态正向循环。讲的都是一个东东。
生活中每件事情和发生是中性的,取决于观察者怎么定义它。而可能性信念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更有信心和力量去践行改变。升级思维模式的第一要务是,给自己植入更多积极信念,并在生活中运用,让积极信念服务自己,并逐渐转化为潜意识。就像身份一样,信念也是从内心深处着手,改变自己,而非外界。
3.1.价值规条
《西游记》里石猴化天地而生,成众猴之王,居于花果山。某日猴王道心开发,意识到生死无常,遂至灵台方寸山求道。祖师赐法名为:孙悟空。谓之,悟到空性。
孙悟空跟祖师学了本事,拥有七十二般变化,抢金箍棒,闯幽冥界,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后被唐僧救出,在观音大士指点下随着唐僧西去求取真经。唐僧给他改法名为:孙行者。谓之,悟到空性,还需践行。
初始取经路上,孙行者十分不耐烦唐僧磨磨唧唧、絮絮叨叨,认为唐僧忒窝囊,使性子别了师父,径自离去。至东海水晶宫游玩,被龙王“圯桥进履”之典故劝回。一时眼馋,穿了观世大士送给唐僧的面布直缀,戴上了嵌金花帽。帽子化为紧箍咒,无法取下。
自此孙行者不听话时,唐僧就念紧箍咒,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随唐僧西去取经。
孙行者于开悟之后的践行,尚且需要紧箍咒管束,吾辈身为凡流,如何不自我约束?
——我们的紧箍咒,就是价值规条。
信念背后折射的是价值观。
诸如信念“感觉好,离目标更近”,价值观是“善良”,即“善于把自己调整到良好状态。
我在训练自己“善良”价值观时,选择以一个月的刻度来自我训练。诸如当月我经常因为工作烦恼,我就写下这样的价值规条,“当我因为工作感到情绪糟糕时,深呼吸 3 分钟,让自己回归到良好状态,我就是个善良的人。”
由于工作情绪随时可能发现,所以我选择的深呼吸、 3 分钟也是随时随地可以做的,诸如开会时、交流时、写策划书时,我都可以独立、悄声无息的完成这个练习。
价值规条的第二阶段可升级难度。
当一个月后我不再为工作感到情绪不佳,将“善良”价值规条升级为,“当生活中感到情绪糟糕时,我立马深呼吸 3 分钟,让自己回归到良好状态,我就是个善良的人。”
这个练习至今有三月,如今生活中我的情绪越来越和谐,偶尔有不愉悦的情绪第一反应也是深呼吸自我调整。这样的练习对我受益良多,往往深呼吸调整后我会平静下来,以更平和智慧面对激起情绪的课题。
价值规条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不必在完全做到该信念之后才享受信念的益处,而是在践行信念的每一次、每一天享受。生活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升级思维模式,走向良性循环。就如同使命一样,升级思维模式在每一个当下,而不在远方。
4.能力
如果说上三层是内在能量的贯通,而下三层则是将理想付诸实现,以达到知行合一、身心和谐的过程。
能力首先是通过具体化已拥有的能力,和想要拥有的能力,而看到更多可能性。马斯洛第五层次的自我实现,核心是自我超越,而非超越他人。跟自己比,而非跟他人比。
因此能力并非达某种标准才算拥有该能力,而只要有助于使命、有助于目标的能力都可以列入其中。已拥有的能力可以继续提升,暂时不拥有的能力可以通过践行拥有,无论何种我们都在自我超越。
为何强调“自我超越”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擅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以他人对比来证明自己,何时是个尽头?若拥有某项能力的前提是,达到某个标准,或超越某个人,往往使该方面不擅长的人望而却步,甚至放弃尝试。
再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标准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发挥自我特性比达到某个标准更有意义和价值。
5.行为
行为我将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自我超越的每日例行事项,第二:按照目标分解的行为。
自我超越的每日例行事项,其实就是升级思维模式。
立足于自我超越的践行,可以极大提升幸福度,提高积极水平。当我们更多处于积极幸福状态,则更有践行力量,更勇敢,更有创造力。每个人性格特质不同,天性不同,因此每日例行事项可以按自我性格特质选择。
每天给自己 1 个小时进行热爱的事,诸如画画、音乐、阅读、手工等,可以极大提升我们幸福度。
此外,据积极心理学研究表示,可普遍提升幸福度的行为有写日记、锻炼\冥想、感恩(爱)、拥抱(触摸)。每周四次,每次 30 分钟的跑步,等同于最强有效的抗抑郁症药物。
每日例行事项的前提是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允许自己循序渐进的进步,不急于要求显著结果。因要求结果本身亦是一种压力。
其次是根据目标分解计划。
目标管理中,有一项原则叫做 SMART 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
S(Specific):明确性,即具体的、特定的、明确的指标;
M(Measurable):衡量性,即可度量的、数据化或行为化、可衡量的;
A(Attainable):可实现性,即付出努力下可以实现的;
R(Relevant):相关性,即此目标与其他目标关联情况;
T(Time-based):时限性,即具体明确完成指标的特定期限。
依照 SMART 原则依次梳理并分解目标,落实到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并依次进行周总结、月总结、季度总结。
由于可能发生各种变化,往往需要在进行总结梳理时结合现实情况调整迭代,因此整体计划允许 20% 的波动空间,完成 80% 即算优。
6.环境
曾经我对环境的定义是:花草树木等围绕个人一切自然环境的综合。接触六层次规画后,对环境定义更新为:除我以外的一切人事物。这个定义给我两点良好感受。
其一,看见身边的人事物,心怀感恩,爱惜物命。
有次跟一位年轻职场女性沟通,她初次升级做管理,管理不畅、遭遇下属抵抗,甚至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带头起哄。那段时间的她无比沮丧,常深夜痛哭。我们梳理规画环境层,当她一个一个写出朋友名字忍不住哭了,“我以前从没意识到有这么多人在支持到自己,原来我并不孤单。”
我们会因为习以为常忽视健康的宝贵,忽视房间的温暖,忽视朋友的陪伴,忽视妈妈做的晚餐...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看见生活中的美好?看见健康的可贵?难道要等失去健康时吗?
——列出身边的人事物,唤醒内在的感恩之情,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点滴美好。
其二,看见自己的富足。
金钱是财富,朋友是不是财富?有助于生活的某件事是不是财富?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物品是不是财富?都是!
金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是买不来友谊,买不来健康,买不来青春,买不来智慧... ... 金钱、房子、车子是财富之一,却并不代表财富本身!
——列出身边的人事物,看见自己拥有的财富,唤醒内在富足感。
7.凿除多余的石头
米开朗基罗在一块毫无意义的大理石中,看到了《大卫》。他用凿子去除了那些毫无意义的石头,一个完美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我们生命就像一块看似毫无意义的大理石,内含《大卫》之完美形象,只需不断凿除多余的石头,就能让完美形象显现。
每一次梳理规画,就像凿除了一些多余的石头,在以后的生活中,随着践行和思考,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规画,每调整一次就像凿除一些多余的石头。
只要不断凿除多余的石头,终有一天,《大卫》完美形象会显现。
规画五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