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有节

从“双十一”到“双11”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之一斑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307人  辰阳子


从“双十一”到“双11”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之一斑

原作者:辰阳子

 “双11”,作为日期,通常指西历11月11日。作为定于这一日期的节日,仅限我目前所知,在中国有三四个,其中确定最早者,当属人民空军建军节,2018年11月1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69周年纪念日,是这支军队守住了中国的蓝天;作为购物狂欢节,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站于2009年发起,影响巨大,刚过了第10个;作为“光棍节”,来历不明,无以计数,但其说当早于购物节;合一国际文化节,刚刚在苏州音昱水中天举办了第一届,虽然未见明确11月11日为这一节日,但其闭幕日在这一天,故将之归类为“双11”节,当无大过。此外,还有主战场在欧洲并于整整100年前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以11月11日为周年纪念日。这场列强瓜分世界的非正义战争,客观上耗损了他们的实力,相对缓解了当时争取独立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国家所承受的外部压力。

关于这些节日的由来,有特定组织确定者,比较清楚;无特定组织者,众说不一。不过,不论这些说法如何,似乎基本都忽略了中国本来就有的夏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太乙天尊圣诞“双十一”节,以及源远流长的“一”崇拜传统在吾族人潜意识中的作用。

老子曰: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三九章》)

《老子》此处之“一”,通常被认为即指道,系道之异名。《说文》释一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或亦有相近意蕴。可见“一”在中国文化中之神圣。

既知夏历十一月十一日,是道教太乙救苦天尊圣诞节,是中国自古就有的道历“双十一”节。于是,我大概是在西历2015年(道历四七一二年)开始关注该节日和太乙或太一这一概念并想写几句,但一查相关资料便发现这一题材很值得写,且不是几句话可以打住的。西历2015-2016年之交在北师大跟强昱教授提到这一话题时也获认同和支持。

太乙,亦称太一、泰一、泰乙或泰壹、大一,是对最本源之“一”的强调、圣化乃至神化,是中国远古以来之神名,也是重要的哲学与宗教概念,寓本源,亦为道之异名。

 远在组织化的道教成立之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祭祀太一神的习俗。屈原为楚国所著国家祭祀乐章《九歌》之首便是《东皇太一》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兮□□。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其中上皇即指太一。太一,实为楚人上帝。这是见存最早的有关太一神祭祀的记载。在2015年太乙天尊圣诞节前后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第15集中,剧中人芈姝、芈月一行在楚秦边境拜别楚国时,女祭司所唱,正是这首《东皇太一》。

太乙或太一,作为神,原本有着和昊天上帝或元始天尊相同的位格,其圣诞日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是一个同昊天上帝或元始天尊圣诞日阳历冬至相近的日子,这一点似乎也显示出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可以说,夏历十一月十一日,就是中国上帝生日——圣诞节的阴历过法。也就是说,“双十一”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夏历十一月十一日之所以是上帝太乙天尊的圣诞日,与其说是人们确切知道上帝诞生在这一天,不如说是由于人们对象征道和上帝的“一”的崇拜和敬畏。虽然阴历“双十一”和阳历“双11”在时日上有所差异,但仅从数字上来看,二者没有区别。这两个数字,对数字崇拜者来说,其意义完全相同。因此,出现在中国的“双11”节及其影响力的迅猛发展,在商业运作之外,国人或族人潜意识中对象征道和上帝的“一”的崇拜是决不可忽视的。甚至或可说,这种商业运作本身,就是族人潜意识的一中种显现,是民族自觉的一种自然表现,是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从很可能起源于阳历夏至仲夏节的端午节后来多在阴历五月初五过,以及尚存阴历五月十五仲夏日过端午习俗等事实来看,太乙天尊圣诞日很可能最初也在冬至,后因数字崇拜和方便大众记忆而改到了阴历十一月十一日,当然,也可能综合数字崇拜和天时直接定在这个阴历近似仲冬日)

关于太乙(太一)崇拜形成的年代,保守一点,可大致推定为太乙(太一)星可作极星(离岁差圈最近的可见星体)的时期,即大约在BC2300-BC1800年之间的约600年间,也就是说太一或太乙之名以及相关崇拜很可能始自BC2300年左右。再考虑到更早的,大约BC2600年前后出现在岁差圈(北天极)附近的天一或天乙星,也拥有和太一或太乙意涵相近的名号,甚至可能就是太一或太乙的早先或退位后的说法,于是,太一或太乙之名以及相关崇拜也可能始自BC2600年左右。进一步考虑到虚拟北天极的发现和相关概念的形成可能早于对应实体的确定,推定太一或太乙之名以及相关崇拜起始于将近BC3000年前也不无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文明大致起源于5000年之前说,绝非无稽之谈。

另一方面,用“一”象征上帝并不限于中华民族。在英语中,“The One”或“The Great One”(太一)就是指上帝、救世主或耶稣之类。因此,“双11”节影响世界,也很自然。

学术论文的撰写很费时日,但因今年“双11”节那天我正好在苏州合一国际文化节现场。已长期关注太乙、太一以及“双十一”和“双11”的我,刚刚经过此前的“天人合一 •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论坛”头脑风暴之后,在百家共话天人合一的合一文化节主会现场上,自然会想:合一文化节闭幕日设定在11月11日是否有什么特别考虑?几经询问,未获确切回答。于是,不揣浅陋,在相关微信群里发了几句同太乙天尊圣诞相关联的感言,并祝合一论坛与合一节圆满合一。同时,也正是这种未获确切答复,让我更加难免再次感叹:天人合一,真是深入族人骨髓,行于不言,在不知不觉中显现着,复兴着……如此等等,也是我在大幅删节既有论文稿的学术考据部分之后结合近日所感重构本文的原因。

阴历节日以月日序数不变的方式阳历化,是日本的做法,先例很多。这对于没有明显月相(如朔望与上下弦等)关联的节日来说,除了有大约一个月的时节提前之外,问题不大。传统的太乙天尊圣诞阴历“双十一”节,发展成为富有新内涵的阳历“双11”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在这一阳历“双11”节里,在继承传统的“一”崇拜文化的同时,还体现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标志列强盛极而衰,人民空军建军标志中华民族驱除殖民者后自立自强自卫蓝天,购物狂欢标志华夏繁荣昌盛,“光棍节”表现单身们娱乐求偶或自得其乐。把这样一个日子,定作寓意天人合一的合一国际文化节,简称合一节,也是很有意蕴的。

总之,所谓节日,顾名思义,就是人们生活节奏中的节点日。人类社会的各种节日都有着自然和社会、生理与心理等多重意义。就本文的重点关注来说,不论是传统的太乙天尊圣诞“双十一”节,还是新发展出的各种“双11”节,都不例外,而且显示着后者对前者的传承与发展。

2018年11月13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