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共读第3天 - 草稿

2023-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TA76喜凤儿

1.理论摘要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到第第六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游侠之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首先是阴阳家。它是讲宇宙论的一派,由于它把宇宙的原理归结为阴阳两个主要原则,因此被称为阴阳家,

第二个学派是儒家。儒字的本义是读书人(儒生)或思想者。在西方称之为“孔子学派”

第三个学派是墨家。这一学派在墨子领导下,内部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这一派已经自称是“墨者”,所以,它的名称不像其他某些学派的名称,是司马谈的发明;“墨者”的名称是原来就有的。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论语》里,孔子用“仁”这个字时,有时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行,这便是“仁人”一词的含义。在这场合下,“仁”的含义是“品德完美”

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处身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
2.自我感悟:好多论语对话,哇,感受了孔子和墨子两位哲学家的真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