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中MVC模式的深度思索和实践(三)

2017-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CysionLiu

这是一个有关安卓MVC框架模式的短系列,目的是思索和分析安卓中MVC模式更为真实的一面。

系列:

在上一篇中,主要通过一个demo项目,介绍了控制器的优化,简单回顾下:控制器C,或者叫做调度器,主要用来委托操作和调度,它不应该着眼于业务逻辑或者视图逻辑;而要将业务逻辑和视图逻辑,都还给对应的V层和M层。视图业务逻辑,可视情况委托给业务工具类(Helper)。对于调度职责来说,要构建一个调度体系,上级调度管理下层调度,下层调度管理下下层调度,整体就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实现页面级别的模块化。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是针对Model层进行一些探索,根据本系列第一篇中所述数据M,具备数据存取和操作职责,职责的划分是通过是否要与V发生联系来进行的。比如对于C来说,M应该就是一个最终且最有目的性的需求品,C不该关心这个目标数据怎么来的。这使得一般的校验和缓存等操作,应该存在于M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MVP中的P层也承担了本文中提到的M层的一些职责。比如从获取远程数据,然后会对数据进行一步步的校验、过滤、解析和缓存等操作,最后通过接口,回调给UI层的对应方法。

本系列是来探索MVC的,而且前面也说了MVX的核心都在分层,表现在职责单一和清晰化。数据层M应该具有其对应的数据存取和操作职责,其中操作将会包括校验,过滤等过程。对于一般见到的M层,一般表现为JavaBean,不过这种类,应该是最基础的数据模型,只是在类内部层面上具有数据的存取操作,而对于M层来说,需要一种对象,来承担数据操作的过程。这里,作者引入了Action对象,其主要承担的职责便是请求网络数据,配置网络请求,校验数据,缓存数据,即承担了M层本该承担的职责。理论总是枯燥的,还是上些代码来解释下。这里我想通过项目中使用的一个小的开源库来介绍一下M层的分离和清晰化。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ysion1989/ModelAction

下面大概的讲解下本库的sample中的一些代码,由此来梳理M层。

GetAction mGetAction = new GetAction(this);
mGetmGetAction.taskId(GetAction.ZHIHU_DATE).path("20170503").execute(DataState.NO_CACHE);
-构造方法里是回调接口,taskid是请求跟踪标志,path是补充路径,DataState是缓存操作码,这里代表不缓存;
PostAction mPostAction = new PostAction(this);
mPostAction.taskId(PostAction.POST01).params(param).execute(DataState.CACHE_FIRST);
- params是请求传参,DataState是缓存操作码,这里代表优先使用缓存,缓存没有,才请求网络;

public class PostAction extends BaseAction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POST01 = 2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POST02 = 201;

    public PostAction(TActionListener aListener) {
        super(aListener);
    }

    @Override
    protected String getUrl(int aTaskId) {
        switch (aTaskId) {
            case POST01:
                return Urls.POST_ONE;
            case POST02:
                return Urls.POST_TWO;
        }
        return Urls.POST_ONE;
    }

    @Override
    protected Method getHttpMethod(int aTaskId) {
        return Method_POST;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getTargetDataFromJson(String aResult, int aTaskId) {
        if (aResult.length() > 100) {
            listener.onSuccess(aResult.substring(0, 99), aTaskId);
            return true;
        } else if (aResult.length() > 30) {
            listener.onSuccess(aResult.substring(0, 29), aTaskId);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在action中,getUrl(int aTaskId)是根据taskId确定了url,然后getHttpMethod确定了请求方法,然后请求是通过基类MvcAction中的execute来进行参数校验、缓存配置和数据请求操作:

public void execute(DataState actionCode) {

        mActionCode = actionCode;
        url = getUrl(taskId);
        mReqMethod = getHttpMethod(taskId);
        if (!TextUtils.isEmpty(mPath)) {
            url += mPath;
            mPath = null;
        }
        checkUrlAndId();
        checkActionCode();
        getKey();
        if (!MvcUtils.isNetAvailable(mContext)) {
            whenNoNet();
            return;
        }
        if (mActionCode == DataState.CACHE_FIRST) {
            if (!isCacheValid(taskId)) {
                byHttp();
            }
        } else {
            byHttp();

        }
    }

最后通过方法getTargetDataFromJson来处理获取的数据,数据结构是String类型,数据来源可能是网络,也可能是缓存,这个主要是根据controller中DateState来进行配置的,内部由MvcAction实现。通过层层校验后,调用 listener.onSuccess(result, taskId)来把目标数据回调会controller,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数据是目标数据,即通过层层处理后,controller中最需要的数据,taskid是跟踪标志。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Object obj, int taskId) {
        String result = (String) obj;
        switch (taskId) {
            case GetAction.ZHIHU_NEW:
                mTextShow.setText("noCache---" + result);
                break;
            case GetAction.ZHIHU_DATE:
                mTextShow.setText("path---" + result);
                break;
            case GetAction.WEATHER_ID:
                mTextShow.setText("params---" + result);
                break;
            case PostAction.POST01:
                mTextShow.setText("cache first---" + result);
                break;
            case PostAction.POST02:
                mTextShow.setText("net first---" + result);
                break;
            case KeepTimeAction.GET_TIME:
                mTextShow.setText("keep_time---" + result);
                break;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Object obj, int taskId) {
        mTextShow.setText("failure");
    }

最终,通过接口回调和跟踪标志,使得controller既不用考虑如何进行数据获取,也不用承担数据校验、解析、缓存等操作,而这些都是放到了上面介绍中的action对象中,action在这里,充当的是数据逻辑层,和javabean共同组成M层。

以上,就是一种对M层进行分层优化的思路,其实还是与MVP中的P层有相似之处的,只是P为了使M和V比较完全的解耦,便加入了多项业务的细分接口,而此处的M,并没有对业务接口进行细分,使得M和V并没有解耦太好,但从分层的角度来讲,这里的M是比较清晰的一层,是在常见MVC基础上,大粒度的一种解耦方式。

本系列到这里基本介绍完了,前面说了很多文字,可能阐述上不是那么明白。这里做个简单总结,并附上一个框架图来帮助我们理解。

MVC的核心,是在分层,分层的关键,来自于每层的的职责如何单一和清晰化。最后以一个页面级别的结构图,来阐述各层以及各层之间的关系,并作为本系列的结束。

页面级别的MVC结构图

篇幅较长,码字不易。

欢迎交流,共同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