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大义考

燕人畔章-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孟子大义考》

2022-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震词

接上一章,齐国趁北邻燕国内乱,出兵戡乱。燕民们本来把齐军当作义师,箪食壶浆迎接齐军入境,却没想到此举成了引狼入室。齐军攻破燕都后开始对燕国大肆搜刮,“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进行残酷的经济和人口掠夺。于是燕民们奋起反抗,唯恐齐国坐大的秦国和三晋也准备出兵伐齐救燕,在这种情势下,孟子建议齐宣王将掳掠的人口送还,停止经济掠夺,并且和燕国议立新君后赶紧退兵。利令智昏,宣王并没有听从孟子的建议,而是加紧对燕国的剥削,最终齐军陷入各地蜂拥而起的反抗浪潮中,不得不黯然退军。

齐宣王平日里听孟子讲仁政,结果面对考验根本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加上军事上的失利,他心里悔意顿生,于是对臣子们说道:我真是愧对孟子啊。君王有悔意时,正是劝其改过时,偏偏臣子里有个叫陈贾的喜欢替主子文过饰非,便说道:大王还是不要为这事烦扰了,我且问王,王自忖与周公相比如何?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宣王心知不比,惊道:这是什么话,我岂敢和周公相比。周公是勤政辅国的典型,坐以待旦的成语自他而出,曹操有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宣王当然不敢和周公比较。

王曰:“恶!是何言也?”

陈贾为了替宣王宽心,找了周公一处纰漏:周公当年派哥哥管叔监管殷商遗民,管叔却挑拨殷民反叛周朝。如果周公早就猜到管叔可能会反叛,却让他去监管殷民,这其实是假殷民之手而欲除去管叔,不仁也;如果他并不知晓管叔可能会反叛,那也是识人不明,不智也。反正于仁智,周公未能两全,总有一个是不沾边的。周公尚且如此,王又何必过惭呢?我可以面见孟子,以解君忧。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陈贾来见孟子,问道:周公是何许人?孟子答道,古圣人。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陈贾接着问道:周公曾命管叔监管殷民,但管叔却发动殷民叛乱,有这回事吗?孟子答有这回事。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陈贾接着问:那是不是周公早就知道管叔已有叛心?孟子答道:不知道。陈贾再问:那就是圣人也有过错咯?孟子不慌不忙:周公于管叔为弟,同为王室宗亲,弟以诚信事兄,故委之任之,实未料到管叔至此。但周公之过实出于人之常情,相较于恶意揣测手足,这样不是更适宜?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接下来是孟子表述的重点:古之君子,有过则改;今之“君子”有过,任之由之。古之君子,从不隐匿其过,故其过如日食月食,人皆可见,待其奋发改过后,就如日月复明,民皆仰视。而如今的“君子”,岂是不肯改过而已,还偏偏要文过饰非,把方的说成是圆的,把恶的说成是善的,岂非掩耳盗铃?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

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犯错,只是圣贤无文过饰非之心,只不贰过而已,也不是意逆个将来,而是见微知著,善于把握端倪。陈贾做个朋友如此这般倒可理解,但身为臣子不可如此,所以孟子批评他,也是借陈贾规劝宣王勇于改过,则天下万民仍可仰之。

我是震词,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文章内容尊重任何形式的反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