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打工人,什么岗位什么方向是最有前途的?

2023-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真阿当

选择比努力重要。有3个方向是值得深扎的,薪水天花板高,话语权大:

1、背GMV指标的,2B行业的销售,2C行业的运营。他们就像球队中的前锋,产品、营销、品控、供应链做得再好,前锋不进球,也赢不了。而销售和运营有个特点: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基层的销售就是个厚脸皮扰民的小螺丝钉,低端的运营就是个打杂的万能胶,他们都是门槛低可替代性强的岗位。而高层的销售负责人和运营负责人,则是关系到公司生死的第一重臣。公司的一级指标只可能是销售额、毛利率、净利润这些和钱相关的数据。什么留存、活跃、质量、用户满意度、用户体验、迭代速度等等等等都是二级三级指标,在公司高层会议上,甚至上不了议题。你看上市公司的财报,以及向外宣布的利好消息都会说什么内容?

门槛低,但天花板高,能不能晋升高层,天堂地狱两级分化。

销售遇到的最大麻烦是,"品牌力"和"产品力"如果不给力,销售就会非常困难。所以销售希望可以得到品宣的助攻,品牌越有知名度,逼格越高,他越容易敲开客户大门。同时会习惯性甩锅给产品,抱怨产品非刚需、用户体验不好、质量不好等等,所以才会倒逼一些二级指标的出现。

问题是,如果品牌力非常强,产品力也非常强,其实谁来卖都好卖。销售要磨练的硬实力是:如何在品牌一般,产品力一般的情况下,将产品卖出去?而不是甩锅给品牌和产品。

2、背获客成本指标的。过去由市场部负责,主要通过广告投放、BD合作来实现。这里有一个特殊问题,以宝洁、农夫山泉、vo手机为例,传统行业习惯空军 + 陆军联合推进获客,空军指猛投品宣广告,让用户在电视、户外广告牌、电梯里反复看到你的品牌,记住了你,陆军指线下线上铺渠道,进大超市,进夫妻老婆店,进一二钱城市,进下沉市场,进京东,进天猫,让用户买得到你。

在这种分工之下,传统市场部习惯性地只需要想好营销创意,比如形象代言人、slogan、VI之类,想好“定位”,所谓big idea,然后猛砸广告做好品牌宣传就好。对拉新ROI是不擅长不敏感的。随着红海竞争产能过剩,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同时利润越来越薄,拉新ROI变成了关系到公司生死的一级指标。于是广告平台推出了所谓精准投放dsp,以及ocpc、ocpm 和cpd ,但数据不透明以及可以刷量造假,当人当鬼全凭广告平台自己良心了。总之,无论是甲方自己招投手还是外包代投公司,无论怎么优化投放策略,ROI就是上不去。

于是出现了所谓增长黑客,aarrr理论,公域私域,老拉新裂变,打标签精细化运营。希望通过黑客增长方法论打造一个不投或少投广告就实现用户增长的新路线。

获客有多重要呢?在很多公司里,获客成本占到了全公司支出的一半以上。你稍微留意一下相关行业新闻就知道了,比如农夫山泉的公司运营成本构成比例,完美日记,三只松鼠等等等等。如果对手的获客成本是500,而你是200,相同的成本相同的售价你的毛利就比对手多了300,你可以用来做产品研发,可以用来打价格战,可以用来砸更多广告。

总之,降低获客成本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某些公司或某些阶段,甚至没有之一。

营销策划、BD合作、广告投放、黑客增长,学一堆技能后,一边花钱一边盯ROI数据。但这个领域最麻烦的问题是:方法论可以总结,但具体的套路却得不停地求变,相同的套路在被各个公司反复使用后,用户会产生免疫。比如说"裂变"是个方法论,永远成立,但"砍一刀"这个裂变的具体套路却会随着新鲜感逝去越来越没效果,你还得创造新的裂变套路,而发明新套路,是很难的。第一个发明"砍一刀"套路的是天才,第一波跟进"砍一刀"套路的是人才,剩下的只有骗子、庸才和蠢才了。当市场上"砍一刀"已经用滥了,把"砍一刀"这个方法向新人不停鼓吹和宣讲的,是所谓"营销专家",而你听了营销专家的话,照葫芦画瓢使用砍一刀套路时,会发现完全没效果了。营销套路需要不停地创造,当你从别人那儿听到某个套路时,这个套路其实已经快没用了。

3、在技术门槛高天花板高且商业价值高的领域里做技术研发。技术门槛高是为了不卷,天花板高是为了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支撑你越老越不可替代,而商业价值高是为了给你足够的金钱回报,三者缺一不可。比如说研究芯片、无人驾驶、生物制药,平均学历就得是名校博士,研发经费占公司运营成本大头,公司核心竞争力核心资产来自于技术专利,研发成功了就是暴利。

比如在google做搜索,在微软做操作系统,在亚马逊做AWS,在oracle做数据库,在adobe做photoshop,薪水一定高。你去生物制业行业研发爱滋病特效药,研发成功了申请个专利保护,20年内你卖100万一盒也好卖,暴利不死你。你做L4级别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研发成功了,卖授权费就撑死你。你觉得在这些领域里做研发薪水高不高?担不担心中年危机?担不担心话语权不够,被逼996过劳死?

走技术研发方向路线的,最怕就是在个门槛低天花板低的领域里自high,内卷还以为自己很厉害,值得高薪水,值得被尊重,其实出了圈子没人把你当回事。比如码农卷来卷去,卷几十年,无外乎语法糖、框架、范式、性能、安全、IDE、设计模式,脱离业务脱离实际需要也要纯空卷。然后等到35岁+,才发现向内卷有个球用,在个技术并不那么重要的赛道里,卷成了CTO也没什么话语权,当整个行业已经饱和,并且不挣钱的时候,互联网泡沫2.0来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如果要走技术方向,最重要的是选择行业,去高门槛高天花板高商业价值的行业里做科学家。问题是:你智商进得了门槛吗?你适合做技术攻关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