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读诗词】李白《独坐敬亭山》
在中国,李白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当然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是如此。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它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经典诗作非常多,比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等,不胜枚举。飞鸿今天要解读的是李白并不太出名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总共四句,一共二十个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也非常简单明了。那么,这首诗为什么能够让飞鸿情有独钟呢?
有时候,越是简单淳朴的东西越能打动人心,越能产生那种独一无二的超越山水与人情的力量。
李白的思想主要受道家影响。他不喜欢受政治的约束,厌恶官场的各种明争暗斗与繁文缛节,这也才有了供奉翰林、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玄宗赐酒之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样的放荡不羁与豪迈洒脱。对李白来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即便是不能见容于权贵阶层,他也无所谓,大不了走出皇城馋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就是了。同样,对李白来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早就看淡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与纷纷扰扰,早就放下了红尘,这才有了后来的在山东济南一个名叫紫极宫的道观出家做道士的选择。
李白是一个真正超脱世俗的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他人生最好的写照。在安徽宣州的敬亭山上,李白看到众鸟越飞越远直到最后消失在天空中,孤零零的一朵云悠闲地飘来荡去。我相信,那一刻他的心里是快乐的,是释怀的,因为他透过那一朵云看到了自己——自己不就是那一朵悠闲地飘荡的云朵吗?如今,再也没有人来压制我,再也没有什么规矩来束缚我,我可以尽情地与诗歌、山水和美酒相伴,潇洒快活,无拘无束,试问这人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生活能比得上如今的光景呢?于是乎,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李白在敬亭山上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爱上了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也就自然而然地从他的口中吟诵了出来。
我想,李白作为诗仙,大概就是从敬亭山开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