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传统文化简书·道学传统文化爱好者

远离二元思考的陷阱

2018-05-04  本文已影响17人  明空如月_QD

在观心修行中,最难超越的其中一件事,即是,我们总会习惯性地落入[二元]思考之中,而忘记了我们观心修行的目的正是为了超越二元思维模式。

在二元思维模式中,最难超越的是[有](实)与[无](空)等基础逻辑概念。

当我们去追究一个[事物]究竟是[实有]还是[空无]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入了[二元]的陷阱。

因为,所谓的[实有]是因为先[假设]了其对立面[绝对虚无];

同样的,所谓的[虚无],也是因为先[假设]了其对面[绝对实有]。

所谓的[二元],即是我们认为一个[事物]要么是[绝对虚无],要么是[绝对实有],不可能既[虚无]又[实有],也不可能既[非虚无]又[非实有]。

二元思维模式是我们所习惯使用的认知事物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一元]呢?

[一元]即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虚无]是含有[实有]的[虚无],[实有]是含有[虚无]的[实有]。

[一元]的本体真相则如无极图,即阴阳皆未显而同时潜隐着阴阳的状态,即虚无和实有皆未显现而同时潜隐着虚无和实有的状态。

[无极],对于心来说,即[无念]之心,亦名[真心]。

[太极],对于心来说,即[于念而离念]之心,亦名[觉心]。

[两仪],对于心来说,即[于念而逐念]之心,亦名[妄心]。

[四象],对于心来说,即[众念生灭相续不息]之心,亦名[众生]。

[八卦],对于心来说,即[妄念烦恼流转]之心,亦名[红尘]。

[六十四卦],对于心来说,即[世间百态]之心,亦名[苦海]。

对于观心修行而言,则需要独居静室,摄心一处,静坐观心。

独居静室,则离于[世间百态];

摄心一处,则离于[妄念烦恼流转];

静心而坐,坐,即[止]之意,身止心亦止,则离于[众念生灭相续不息];

观照内心,观而不随,则可以离于[于念而逐念],从而可以达到[于念而离念]。

于念而离念,日久功深,念自不生,念虽不生,觉照不灭,无念寂照,真心朗然。

道理虽说如此简单,但真正做的时候却并不容易。

当我们落入各种各样的思索去追究真假有无虚实等等的时候,就已经远离了[观心]的真义。

所以当发现自己在以二元思维模式思考某个问题而深感困惑的时候,就应该提醒自己,自己已经掉进了二元思维模式的陷阱,需要赶快收回散乱的思想,回到[静观自心]的正确道路上来。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所有的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