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过犹不及: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制衡点
【话题小故事】
有个人家里的小孩非常喜欢吃糖果。
一次,父母为了满足他,买了一整瓶的糖果送给他。
这下可把孩子乐坏了,他立刻把手伸进瓶子里抓了一大把,结果手就被狭窄的瓶口卡住了。
他抓着糖,试图努力地拔出来,却怎么也拔不出来。
父亲见状,对他道:“孩子,要是放下一点糖果,你的手便能很轻松地拔出来了。”
孩子看了一眼糖果,满满当当的,很是诱人,他舍不得,就看着父母大哭了起来。
父亲没有立即安慰他,而是说:
“你的手想拿出来,就必须懂得放下一点,我们要学会知足,超越了量,反而什么都拿不到,只能白白着急了。”
【引子】
看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先进》中,与此相关的句子。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一起来品读】
这里是成语过犹不及的出处。
这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一段非常具有高度的对话。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哪个更好一点?”
孔子回答:“师(子张)这个人性子急,做事激进,肯下功夫,但是用力过猛;商(子夏)呢恰好相反,性子很慢,不怎么刻苦,没有那么积极主动,需要旁人来带动。”
子贡说:“按照这种情况,是子张好一点吗?”
孔子道:“过犹不及。”
也就是说,做事过了头,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来区别一下“过”和“不及”这两个概念。
比如说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这是好事。“不及”就是对于锻炼这个事情没有那么有兴致和干劲,实在需要锻炼的时候就随意锻炼一下,不需要锻炼的时候就干脆躺平。
“过”就是热爱锻炼,爱到不可理喻。什么时候都热情满满,比如有时为了达到减肥的目标,为了追求速度,跑步跑得很累了都不舍得松口气,或者不惜花很多的钱买器材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又或者买很多的减肥药来配合使用。
这就是“过”和“不及”分别的一个状态。
在孔子看来,这两种状态都不好。
那么两个都有问题,那么如何做到好?
有一个词叫“中庸”,就是保持中正平和,处在中间,追求合适。
当然,这种境界我们难以达到。
但是也往往是这种很难把控的待人处事的境界,使得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趣味。
因为为了我们一直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在摸索着前行,使得生活多了些劲头。
一下子过,一下子不及,在两者之间不断寻求平衡,努力缩小两者之间的幅度,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必须追求的目标。
【小结】
在开篇的故事里,小孩子想一下子获得所有的糖果,就是一种“过”的状态,这反而使得他陷于困境。
父亲让他放下一些糖果,就是希望他拿适量的糖就好,这样方能摆脱困境。
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有个度,有一个制衡点,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造成两难的境地。
只有努力地靠近中正平和的状态,保持恰如其分的状态,我们的人生才能顺利运行。
与君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