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父母心
小时候经常去发小家蹭书看,因为发小的爸爸是校长,家里不仅有很多藏书,还给发小买了很多适龄儿童的读物,我印象最深刻同时也是最喜欢的就是那套《十万个为什么》,不仅是因为里面丰富的图片吸引着我,更因为里面一个个精彩的解答,满足了一个农村孩子内心太多的好奇。
记得当时和发小做的最二的一件事,就是把一本本书里的问题数量仔仔细细的数一遍,加起来,看看有没有十万个,结果肯定是让人失望的,差的太多,那个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虚数,就觉得书的名字是骗人的,无曾多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早已不再是问题。对于这本书的书名由来也了解的更多,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最早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该名称借用了苏联科学文艺作家米-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取名的灵感,又来自于英国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十万”是一个虚指,用来形容许多。
再次谈起这个话题,只是因为日常带娃的生活,让我感触又多了一层。
今日带着儿子外出游玩,儿子在路上兴奋了一路,一路走,一路问,以往儿子问的问题,都难不住我和妻子,我们会用他能理解的语言给他解释,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于还是被儿子的问题给难住了
儿子问:“为什么人被蚊子叮了会起包?”
我和妻子:“嗯,这个问题,。。。。”这个真的超出了我们俩的知识框架,无从解释
还好最后妻子出来解了围,跟儿子说,“我提个建议,咱们回家准备一张纸,今后把你提出的问题咱们都认真的收集书写下来,然后一起去寻找答案,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儿子听后很兴奋,还补充道,“那张纸可不能折哦,否则上面的字会坏掉”
跨越了一个时代,不知道当年的米-伊琳写出《十万个为什么》,是不是也是源于生活中的那张纸,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一定是一个有心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用爱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