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种子》:生命更迭,希望播种,13幅油画传达成长的细腻感受
在我们的世界中,种族延续,希望传递,并不是一个容易表达的课题,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面对稚嫩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向他们传达生命的美好和成长的意义,既让他们知道他们一直是被爱包裹在当中的,又要让他们明白自己要有独立的思想呢?
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评审奖”的瑞士的汤姆·蒂拉博斯科,用同一个场景的不同时间的样子,悄无声息地呈现了这一切,13幅油画,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处处呈现了细微的变化,包括四季的更迭,年轮的替换,人物的成长,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
在孩童的记忆里,从爷爷在院子里种下几棵树开始,每天都在变得不同。13幅油画,孩子经历了四季,从孩童长成大人,开始恋爱结婚生子,新一轮的生命又在孕育,理想又在播种,所有画面无声无息,却又像道尽了生命的一切,就如天不藏奸地不纳垢的大自然,偶尔按下快门,无意中记录了这一切。整本书怀着一种浓厚的怀旧气息,院落里曾经蹲坐的小猫、欢跳的小狗,或飞或栖的鸟儿,不断长大的果树年年花开花落,无不呈现一种生命的律动,这种在不变之中呈现万变的巧妙构思,似乎一下子击中了我们所有人。
相比于画面信息的丰富性,文字的呈现虽然较单一,但却是更具深意,直指了成长与梦想的关系,常言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斗粮”,爷爷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筐筐果,爷爷拿着两个收获的核桃对年幼的孙子说:“它跟梦想一样,你种下一颗种子,它会长成一棵树。但在你种之前,你并不知道它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法国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的亚历克西·热尼,用他诗意的文字,缓缓地讲述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世界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变化,也许我们觉察不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长中,以为自己一直活在过去中,但是,暮然回首,你或许陡然发现世界变了新颜,自己已处于另一个不同时空,再也回不去了。
一、关于梦想与希望
孩童时期,顽皮的孩童们在林中畅游,也许见过形形色色植物的种子,也许摸到过种种不同的鸟蛋,但他们并不明白其中隐含的期望与梦想承载了多少爱的希望,总是司空见惯,又随意破坏。
但直到我们渐渐长大,才知道了生活的艰辛,生命的艰难,每一粒微小的种子都承载了它们父辈的全部热忱。
你种下一颗种子,它会长成一棵树。但花你种之前,你并不知道它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爷爷一句平常的话,似乎点出了生命包含的一切。在我们这样努力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结局会如何,但这种努力是生命的属性,任何生物都一样,它是一种自动模式,为的是通过迭代使“我”永远生存下去,就算是以牺牲本我为代价。
也就是说,爱是一种自动模式,生命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必带有任何的功利性。
人生走一世,岂能虚度,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梦想,不管以后梦想是否会成真,我们此时此境也要开始有目标,而梦想的播种,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早播种越好。
人世艰难,但梦想是带我们前行的所有动力,一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需要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但有了梦想在,一切外在的阻拦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可憎。
人生本来是一场艰难的旅程,但如何走完它,决不决定开始启程,都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和应对万事万物的技能。战胜这一切,爱是永远的力量,它来自于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人,它――永远是我们一切的起点。
二、关于生命与传续
爷爷在我的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就决定了我以后终有一天会起航,但同时,我也是一颗由爷爷留下来的种子,会延续爷爷的梦想并传递着他生命的能量。
在院落里,爷爷和我种下一棵棵树,一起浇水、施肥、护理、收获,任我在那里玩笑打闹,度过我快乐的童年时光。爷爷教会我许多的道理,和我一起看过四季的风景,但寒冬过后,爷爷走了,是爸爸留下来陪我照料这些树,使他们一天一天的茁壮成长。浓荫之下,我迎来了了我的爱人,在这片树荫之下,我们谈论着我们的理想,孕育着我们的爱巢。
在院落的一角,小鸟陪着孩子经历了这所有的一切,它们飞来在这里玩耍、捉虫、栖息,在这里筑巢、孵蛋、养育它们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宝宝,然后小鸟长大飞走,留下一个空巢和两只老鸟。这像极了我们生命的历程,但这个过程比我们的快得多,简洁得多,就像是我们生命历程的快播,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命历程的完美愿景。
与之呼应的,是果树的渐渐长大,一年一开花一结果,还有爬上院墙的葡萄藤,每年春天发芽夏天结果秋天成熟。
生命的延续与传承,就在这四季的轮回、一花一鸟的枯荣、喧嚣、繁华与沉寂之中交替,我们是我们,也不仅仅是我们。它承载了太多沉重的信息,却又以一种最漫不经心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生活,奏成我们生命最和谐的篇章。
爱就是这般,永远博大精深,又永远这么沉默不语。
三、关于成长与失去
这13幅画里,四季景象的表现,虽然表现的手法也符合了我们春夏秋冬的意识常态,但这13幅画春夏秋冬表现却不是同一年的景象,而是与整个生命的历程糅合在一起,表现了一个荣枯的意境。
当某年春天来临时,爷爷带着少不更事的我在院中栽下了一棵棵树,在某年冬天到来时,院中一片寂静,长成少年的我不见踪影,只有一头猫头鹰叼着一只死老鼠站在院落的一角,人――都去了哪里?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次的失去与得到,那些陪我们慢慢长大的人和事,终有一天都将离我们远去,而那些记忆中的、永不褪色的画面,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越是过的久,便越会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在那一个萧瑟的冬天,爷爷注定是离我远去了。但离我们远去的,永远不是爷爷,而是一个不真实的实相,爷爷的生命永远留在我们的身体,灵魂永远围绕在我们的身畔,跟着我一起长大。这些画作不是以一个第三人称的形式表现的,说明是以我的一种回忆方式来进行叙述的,而这种回忆随着我的年龄渐渐增长,生活曾经的那些片段,渐渐清晰,或者说越来越清晰,让“我”不得不执起画笔把那一些最直观的感受,用画面呈现出来。
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深刻之处,他把我们一下子带入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勾起我们童年无数的回忆。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得到与失去、伤心与彷徨,快乐与忧伤,就这样慢慢地来到我们身边,是如此不动声色,又这么代入感极强。
爱,或者是得到,也是失去,谁说不是呢?得到是一种幸运,失去也可能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它把我们带到此时此地此境,让我们能在此刻幸福着过去的幸福,伤心着过去的伤心,似乎说明,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再回此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无奈是伤心,是放下是释然。过去的终将过去,剩下的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融为了我生命的底蕴。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伤心与失落,但是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永远觉察到的都是惊喜与欢欣,那些失去,不过是过去的风景,然而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那些曾经不易察觉的失去,都构成了他们永远伤痛的回忆。或许,这本《爷爷的种子》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主题,追忆,不过是对曾经失去的一种祭奠。
这本书处处散发着一种人文主义的气息,于无声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力量,13幅画,看似千篇一律,但是我们却总是道不尽其中的深意,它就像这个不言不语的世界,只是看着从不说话,却道尽了所有。
《爷爷的种子》,包含的无穷尽,言语无法将它一一道尽,唯留它,待你翻阅,感受其中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