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春晚看到了什么

2021-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味淡

一个人的除夕夜

一个人在外地,傍晚给家里打了电话后,买了一包速冻饺子,回到出租屋。吃完以后打开喜马拉雅,边听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书,边翻看着股票界面。

不时翻一下朋友圈,看下群消息,回复一下别人的新年祝福。直到十点左右吧,心想不看春晚好像少了点什么。往年要么在家里和家人在一块看春晚,要么是不回家,忘了做什么,只记得有次一个人泡了碗面过了年夜。

搜索春晚,开始看直播,唱戏唱了两句完了,然后是节目《画卷》、《开往春天的幸福》等等,断断续续看到一点才结束。

后来我翻了一下节目单,没细看,有时间再看吧。一开始是万事如意,是美好祝愿吧。接下来是非洲埃及西班牙歌舞、俄罗斯舞蹈,然后回到中国。

这是有国际视野吧,也是国力提升后胸怀的宽广吧,特别是把非洲国家放在前面,大概也有深意吧,我们国家在非洲有很多的建设,也是对这些国家释放的友好信息吧。

特别是现在一带一路的提倡,也是国家态度开放走向世界的表现。也是古代齐家治国平天下里边的平天下理念的现代表达吧。

中间的没看出特别的东西,年三十、武术、牛起来、追梦之路、明天会更好等等,是一些中国特色和给人以希望期待的作品吧,毕竟疫情下人信心低落。

再说后面的,盛世百花园,关键词是盛世,歌唱盛世百花齐放吧。

接着是《开往春天的幸福》,还有后面的《每逢佳节被催婚》是婚恋类的,切合热点,是大龄年轻人和其家人的焦虑点。

前者是复合的故事,女方主动修复关系,想起我的那个她,一样倔强要强。后者是更年轻点的相亲,一个帅哥和两个配角追一个女孩故事,那个一身西装指挥乐队的哥们挺有意思。

不知道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么伤感的歌,怎么会在这个舞台上。

《听我说》是演给小朋友的,《朱鹮》是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的一个回响。

《国宝回家》国宝从日本带回,看出国力的提升,民族尊严的挽回,包括之前新闻里的把抗美援朝战争中,葬在异国的战士遗骸带回中国,都是民族尊严的体现。

虽然看出国力强盛,但是感觉离更伟大的国家还差了点什么,就是信仰的缺失,人在上天面前的谦卑敬畏吧。

这个节目后面的几个节目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万众一心、瑞雪平安图是抗疫祈福吧。后面的节目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

看后面魔术剧《喜从天降》时候,看着看着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再仔细看面孔,还真是。王禹,那个魔术师,是以前一个同学,一个宿舍的。

说不出来的滋味,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他,这么大的舞台。他是从八九岁就开始练魔术,上学那会也是扑克牌不离手,我还跟他学了几招。他经常在宿舍跟人聊魔术,给人表演魔术,还经常提到魔术师于谦大卫科波菲尔等等。

他这么成功了吗?都上春晚了。想到其他一些同学,有的做了公司经理,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的在西湖边买了几百平的房子,有的在北京成家立业买了房,有的带团去意大利做意大利语导游,有的开了公司。大部分成家了孩子也有两个了。

再想想自己,没有对象、存款不多、漂在异乡,大年夜一个人在城中村出租屋听书。这是多大的差距呀,个人的际遇竟有这么大的不同。

心里不是滋味,努力寻找平衡点,除了出身的不同以外,我做错了什么?

出身自然有很大的关系,同学他们有的家在北京或者浙江富裕的地方,而我来自农村。刚去上大学,我还不会说普通话,人生第一个旧手机,别人已经两个手机随身了。上学那会同宿舍还有人在练大提琴。

出身很重要,如果只是考虑出身,那自然容易抚平自己,告诉自己别人家条件好,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说服自己继续浑浑噩噩了。可是这就是我想要的吗?除了这个原因,我自身就没有原因吗?

无数次我想过这个问题,尤其是遇到挫折时候,我就反思自己到底怎么搞的搞成这样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