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也是普通人的爱
昨天是父亲节,朋友圈以及各大公号,早早被父爱如山的热点所刷屏攻陷。
我一直不太喜欢对父爱用如山来形容,像山一样的爱,是什么样的?
坚硬的、顽固的、压迫的、也是深沉的,这样的爱真的好吗?
1.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相信无数国人都印象深刻。
尤其是文中父亲爬月台的场景,似乎总是感同身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文中父亲的衣着,尤其是攀爬月台的艰辛动作,朴素无华的白描,深深打动了我,父爱如山,不言不语并不代表父亲不爱孩子,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父爱,如山一般沉稳,又如山一般悄无声息。
再后来,当我看了一些书,慢慢地对朱自清有了一些了解。我才知道,朱自清先生之所以有《背影》里那么经典的描写,更多的是对父爱的伦理追求和深沉向往。实际上,他和他的父亲关系并不好,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很糟糕。
因其父封建家长专制的作风,让受到新式教育的朱自清倍感压印,却也无计可施。父子关系也不曾缓和。
具体故事,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我想表达的是,父爱如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2.
现代的教育,慢慢倾向于教孩子们表达爱,创造爱和分享爱。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节日里,孩子们都能直接地表达对父母亲人的爱,更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搂着爸爸妈妈的脖子,甜甜地喊“爸爸/妈妈,我爱你”。
真的很甜很暖。
尽管有时,你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你会被辅导孩子学习,逼得发疯,甚至被淘气叛逆的孩子,气得要爆炸,当孩子甜甜地抱着你说“爸爸/妈妈,我爱你”时,所有的情绪都会被化解,你会感动,会柔软,会获得力量。
无论你怎么愤怒,孩子都爱你,想到这一点,我觉得大多数父母是需要向孩子学习的。《爸爸去哪儿》里,陈小春和他的孩子Jasper之间,有过很多美好的互动。
节目中有一段视频颇有意思,陈小春对着儿子Jasper大喊:“哎!hurryup”,这不仅吓坏了小小春,也吓坏了隔着屏幕的观众。大家都以为“山鸡哥”要爆发的时候,儿子Jasper强忍着情绪,超理智的问爸爸:“what is wrong with you?”当Jsper再次说话陈小春没听清时,小小春拿起大喇叭对陈小春说“Can you stop angry now?”这一举动也让萌化了不少观众。
陈小春也算是个温柔的爸爸,当他的暴脾气让Jasper委屈时,他都会赶紧秒变温柔脸连连说sorry,他知道自己每次控制不住情绪时,Jasper都会无奈又着急;他知道,Jasper也不过是个4岁的孩子,心里藏了对自己满满的爱;他知道,在Jasper的眼里,自己是他的榜样,也是全部的依靠。
向孩子说爱,真的太重要了!因为时代的烙印,几乎所有的80后,从小就没有被父母表达过“我爱你”,80后的成长几乎也羞于向父母表达“我爱你”,可能大多数都是被揍着长大的。
我记得,小学时,同学们在课余聊天,就经常比较谁在家里挨揍挨得狠,有人说被妈妈拿衣服叉子打过屁股,有人说被爸爸拿皮带抽过,还有人说被爸爸妈妈罚饿罚跪过,等等。回忆起小时候,喜泪参半,真的,Anne姐姐自己也做不到,从小就不好意思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总是让孩子与父母之间,隔着一条什么,说不清,道不明。
为人父母后,时代变迁,除了用心去学习父母课程,几乎也总要时时提醒自己,温柔地坚定,保持接纳。
很欣慰,女儿会经常跟我们说我爱你,我也总是能及时回应,爸爸妈妈也爱你。能感到浓浓的血脉之情,在流动。
3.
很喜欢邓超和孩子们的相处模式,几乎总是愿意放低自己,成为孩子们开心的玩具,孩子和他相处起来,不会感到触犯权威,没有压力。
谁说父亲一定要深沉,不用说爱
谁说父亲一定要威严,不苟言笑
谁说父亲一定要强势,说一不二
当孩子在向我们表达爱的时候,我们能放下威严的身段,回应孩子一句我爱你吗?回应得多,孩子得到的爱也更多,他自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把爱表达给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他未来的家人。
我们更希望父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柔和、浩瀚、宽广而又坚定不移,如涓涓海浪,连绵不断,一点一滴流进爱人和孩子的心里。
当你累了,就跟孩子嬉闹吧
当你苦了,就跟孩子倾诉吧
当你乐了,就让自己做一回孩子吧
当你怒了,就分享你的感受吧
父亲,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个男人,再然后才是父亲。
父爱,也是普通人的爱,不要爬那么高,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