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铃音赏析》第四期/荷园听雨的诗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238人  静铃音

荷园听雨组诗《吟中秋》

1秋千上的月亮

那时候 中秋节的月亮
大如玉盘
酣睡在奶奶的童谣里
在爸爸的肩上听故事
在故乡的原野上打仗
在童年的秋千上飘荡
……

奶奶说 看着月亮吃月饼
眼睛会变得很亮
叔叔 姑姑抱着我们姐弟几个
在月亮温柔的光影中
在枇杷树下的晒谷坪上
望着星空
一小口一小口地
轮流着吃着月饼
掰着柚子的红色的馕
一粒一粒地放进嘴里
咯咯 咯咯……的欢笑声
掀翻了桂花树下的陈年老酒
月饼和柚子格外香甜
就像在爸爸妈妈面前
奶奶笑微微地看着我们
从爷爷的屁股袋里
悄悄地掏钱买冰棒的童年
……

2瓦罐里的月亮

那一年
没有父亲陪伴的中秋节
妈妈望着七岁的小弟
脸上的笑容顿时荒芜
爷爷不停地抽着烟
叹息声和着奶奶的泪水
在我们小小的天空里
下起了倾盆大雨
月亮蜷缩在一大块阴影里
在银河里哭泣
忘了回家

中秋节后
妈妈用纸小心地把月饼包着
放在一个存有石灰的瓦罐里
月饼躺在那里孤独地喘息
那一刻
月亮也住进了瓦罐
记忆从此尘封
……

3、酒 杯 里 的 月 亮

今年的中秋节
我端着酒杯
盛满月亮的清辉
漫步在秋的经卷上
梳理着一段段淡淡的往事
阳光下的笑靥 风雨中的挣扎
把幸福和伤痛埋于心底
低吟浅唱着故事和悲伤
频频举杯 和你一醉再醉

背不动的 伤不起的
想不通的 恨不过的
统统都放下
在奔波和忙碌中幸福着
在回忆和思念中思索 蜕变

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
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在转身与回眸中
岁月变成了风景

昂起头
看着天上的圆月
举杯共酌佳酿
细细品味静好人生
干了一杯又一杯
月亮就在心里
和我一起沉醉……

古往今来,岁时节令是中国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中秋吟》就是诗人荷园听雨在今年中秋节期间写下的一组诗歌。当中秋与圆月相逢,无数诗人墨客襟怀为之兴动,于是就留下了数不尽的中秋吟月诗歌,读者也就领略和感悟到了不同的情思。荷园听雨老师的这三首诗,别开生面,读了让我心动。诗人写了三首月,分别以秋千上的月亮、瓦罐里的月亮、酒杯里的月亮命名之,这“秋千”、“瓦罐”、“酒杯”被诗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有童年的快乐,幼年的悲伤和中年的坦然,带着不同的心境,那月也就有了不同的姿态和韵味,或无忧无虑的摇荡,或隐忍的藏起愁苦,或于江边静静地领受人间尘酒。

这首诗,是诗人在讲故事。有事,所以不浅薄。曾经有人说“浮”和“薄”是目前一些诗歌的缺憾,而这病根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世界深沉的思索;对生活深深的热爱和深厚的积淀;对人性深入、深刻的挖掘……,或者思考和挖掘及情感的抒发没有根基。而荷叶听雨老师的这组诗,语言浅易,物象寻常,但是,点点滴滴却都凝着深情。第一首诗里,那枇杷树下的晒谷场晒的是童趣,是天真,是长辈的呵护和爱,如果可以,奶奶会将孙女的秋千架到月亮上去。这是一首热闹的诗,叙事简单,却取得了热闹的效果,结尾更是能够调动读者的想象,奶奶得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我和弟弟妹妹是否捂住了嘴里的笑?

在这首诗里(包括另外两首),语言既有灵性又有具体的质感,我们能够触摸到诗情,而不是不容易握住的淡薄与空虚。诗歌的确要灵性见长,它要用最短的时间俘获心灵,而能将最常见生活中的某些小,某些碎赋予诗思,才更容易让读者得到更持久的感动,生活才是诗歌文本最好的落脚处。

第二首诗,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瓦罐这个意象的选择。生活就是锅碗瓢盆,就是鸡零狗碎。诗人幼年时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农村清贫的生活又添了苦涩。那个瓦罐,诗人存了月饼,而题目“瓦罐里的月亮”,似乎让我联想到一场秋雨后,院子里的一个瓦罐(它可能残破了)积了秋水,在中秋之夜,也就为诗人积了地上的一个月亮。多么浪漫啊。而生活的真实真的如此吗?这里我看到了一种力量。

第三首,我只想说人生的最好状态,就是沉静,从容,诗的最好状态也是这样——
在写赏析时,我请荷园听雨老师发给我一张照片,她此时正在西安出差,西北的蓝天下,她沉稳、大气又美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