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到底备什么——语文名师备课手记》阅读笔记
看完四位老师的备课笔记,每位老师都有过人之处,各有千秋,都值得我学习。
第一位,备的是《孤独之旅》的一篇文章,是曹文轩写的。备课老师在上课文之前,看了很多资料,关于曹文轩的很多作品,还有很多相关论文。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在去阅读文本,先从宏观到细微之处,先理顺文章脉络。
第一步,先理清课文标题《孤独之旅》的“旅”字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概说“孤独之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第三部,赏析与美化:课文精彩片段,写景状物赏析。
而不同的部分因为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所以,插入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摘录的一些句子,以利于理解课文。
这样一个课文的大的框架,基本上就构筑,至于一些细枝末节,可以慢慢去丰富。
第二位老师,恰好和第一位备课几乎相反。他看了课文十几甚至几十遍,在文章中圈点勾划,批注,最后获得思路,灵感。
他说,读懂文章是最重要的,于是自己先弄懂,之后再去教学生。
还有一位老师上《祝福》这篇文章时,让学生组织成法庭的形式,进行辩论:到底谁是凶手,杀死了祥林嫂?
在文章中找出依据和理由,并且要阐明清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教学情境融入到里面,教学环节已经融入了很多思想,所以不用去强调,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而且感到很快乐。
《囚绿记》中老师设置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和绿条进行对话,那是老师反复读文章,发现文章里面作者隐藏的思路。于是将计就计,跟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辩驳,体察,觉察。设身处地地想,作者和绿条的思想情感,于是学生思想情感马上被调动出来了。
还有的老师会从读者,教学者,组织者,教育者等多个角度去阅读文章,进行思考,然后把文章揉开掰碎,咀嚼,再进行组织。
有的老师备课也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都在思考这个课应该怎么上更好一点,当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想,而是留一定时间来思考。
看到这些老师备课下的功夫,内心无比激情澎湃,激动万分。原来好课都是备出来,练出来,磨出来的。当然,还要自己的一点点创意、创新,不能没有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