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的根基,怎样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
文 | 伊甸网(edenw_com)洪荣顺
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合理分配股权?怎样根据项目特点、合伙人情况来设计健康的股权结构?
大家好,我是伊甸网 CEO 洪荣顺。
今天想继续和大家探讨一个老话题,一个沉重的老话题:股权结构。
我发现自从我录制《荣顺闲谈》以来,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在这方面上。没有办法,已经有不少朋友是因为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而创业失败。
有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才是合理的?开始创业之前,应该怎样合理分配股权?如果大家都想当老大,谁都不服谁,该怎么办?
所以今天我想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合伙创业,如何合理设计股权结构。
一个健康的公司,到底有谁会涉及到股权呢?我想应该有这四类人,也必须只有这四类人。那就是创始人、合伙人或者叫联合创始人、核心员工以及投资人。
在创始人这一边,很多创业团队就过不去了,因为没办法确定谁是创始人,创始人应该拥有多少股权。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理想的合伙创业应该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市场或者拥有某项技术,然后召集其他人,商量怎么干一番大事业。或者一个人先干出了点名堂,再拉拢一批人一起干。
但是现在往往是几个离职甚至还没离职的同事,或者几个大学舍友。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聊到马云、聊到雷军、聊到风口、聊到未来,于是大腿一拍,我们创业吧。
这几个同事或者同学,很有可能是从事同一种岗位或者学习同一种专业的。你是做运营的,我也是。你是学软件开发的,我也是。
这个情况就有点尴尬了,大家的经验、精力、资金、人脉、技术等都差不多,很难从直观上选出老大。而且,大家都想当老大,但是感情不错、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如果有一个人挑头了,其他人心里又很不爽。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得太清楚了,伤感情,不说清楚,以后也伤感情。
这种情况,也不好办,也好办。
大家先坐在一起,明确说了,肯定要有一个老大。老大是占绝对控制权的,权力是最大的。而且,这个权力还不是以谁出最多钱谁说了算。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一点,那么继续往下聊。如果大家都不同意,那么先喝酒,以后再说。或者等大家有去做相关的思想准备和学习之后,再探讨。
如果有部分人不同意,那么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如果观点合理,可以继续探讨。如果不合理,那么你退出,我们还是好朋友。
假设大家都同意了,那接下来开始选老大了,这时候就要费点脑筋了。
首先你们要先搞清楚,你们要创业的项目是什么、属于什么行业的、最需要的资源是什么、面向的客户群体是什么等等。
这些东西,你们自己最清楚,而且一般也比较容易搞得清楚。比如搞金融的,那么资金和客户应该是第一位;比如做批发的,那么销售应该是第一位等等。
这里我假设各位要创业的项目是一个女性 APP,而且假设各位都是技术出身的,都会做软件开发,那我们开始分析。
由于各位都会软件开发,谁都能单独开发一个 App。那么在这个项目中,技术是最不紧缺的一个要素,所以这一个要素的分数可以相对较低。根据 App 这个行业的特性,由于拥有技术团队,所以启动资金这个要素的分数也可以相对较低。我们都知道,开发一个 App,费用动辄几十上百万。由于自己会开发,所以这块的支出就省了。
但是,接下来的运营推广就很重要。如果谁有这方面的资源或者能力,那么谁就有当创始人的优先权。
再往下看,App 的运营和推广,确实需要烧钱,就需要考虑到融资。如果谁有融资的资源,或者他有拉到投资人的能力。再或者如果他经济条件不错,后期愿意投资更多的资金进来,那么他就有当创始人的优先权。
这个和上面提到的启动资金要素并不冲突,启动资金主要强调不以出资额分配股权。当项目进过半年或者一年的准备和研发,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上线后。如果谁能拉到投资人或者愿意再次出资,这时候讲的是融资能力。
第三个,由于技术不是问题,但是内容呢?这毕竟是一个面向女性的产品,如果团队里有女性成员,那么她也有优先当创始人的权利。如果都没有,那么有女朋友的也有优先权。如果大家都有女朋友,那么女朋友会玩的、喜欢看 App 的、喜欢社交的,他也有优先权。如果大家的女朋友都会玩都会看 App,那么谁先结婚的、生孩子的也有优先权,毕竟她们的经历和需求都比较多。如果都结婚生孩子了,那么生一胎的和生两胎的又有区别;全部是男孩的和全部是女孩的和一男一女的又有区别。
我还真就不信,到这边大家都一样,你们是约好的是吧?
技术、资金、渠道 内容都有了,接下来是什么?是精力。
有女朋友的,虽然在内容上有优势,但是在时间和精力上就没优势了。反倒是单身的,倒是可以没日没夜的敲代码做推广。
总之,根据你们创业的项目,把所需要的资源,自身的情况。从上到下,权重从高到底,依次评分。谁得分最高的,那个人八九不离十就可以当创始人。
而且,也可以根据这个来分配股权。国外有数豆子的方法,实行起来和我说的这个差不多。
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选出来的人,是一个行动不便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或者不怎么健康的。当然,我这里不是要歧视这个群体。只是创始人虽然拥有控制权,但是肩上的责任也更大。压力大、工作量大,身体是否承受得了?再者,创业后是要经常出去走动的,这方面就比较没优势了。所以一般情况下,也要把团队的身体情况列入评分要点。
创始人讲究的是控制权,拥有控制权。虽然控制着整个企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创始人带领好团队 掌握好公司方向。有些人有能力,但是当不好领头人,他更适合辅助别人。有些人能力一般,但在紧要关头往往能带领大家走正确的路。
当创始人这一关确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分配股权的问题。其实到这时候,股权分配已经没那么纠结了。创业初期,可以先定下这样比例的股权结构。
创始人占 67%,其他联合创始人总和占 18%,预留 15% 作为期权。这个 15% 的期权可以由创始人代持,或者放在持股平台也可以。
大家不要太纠结前期的股权问题,在多次融资以后,大家都会稀释的。
接下来就是谁出多少钱的问题了。
假设注册资金 100 万,大家可以不用实缴。但是项目启动需要资金,平时的开支需要钱。所以大家还是得先拿一些钱出来,假设先凑 50 万。那么,这 50 万,大家要出多少?
首先,先看一下上面的评分,大家的差距会不会很大。如果差距不会很大,创始人仅以很小的分数领先,那么这时候出资比例就可以约等于占股比例了。但是创始人还是要优先一点,毕竟在接下来的创业日子里,他所要做的事情、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肯定要大于其他人。
所以,这时候创始人出资额大概在 60% 就可以了,也就是30万。剩下的就各位联合创始人按照占股比例去分就可以了。
这是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分数悬殊太大,比如创始人以很高的分数遥遥领先。那么这时候创始人的出资比例就可以和其他人差不多,或者甚至可以比其他人更低。
联合创始人,虽然不需要控制权,但也要有话语权,但是其实大部分还是得听创始人的。所以,前期确实不用太纠结股权比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在以后进行多次融资,一定要确保创始人及联合创始人的控制权,我们这时候一般称为创始团队的控制权。毕竟,相对于投资人而言,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还是属于同一边的。
以前大家都习惯先定出资额,再定股权比例。这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股权结构会不合理。因为钱都摆在那边了,大家会先入为主。
如果先定好合理的股权,再定出资额。那么,剩下的就是讨价还价的事情了。
由于一开始出资的金额较少,所以哪怕波动一个点,所对应的金额也不会很高。比如刚才的创始人出资额 60% 和 67%,相差也才三万五,刚刚够买一台服务器。但是 60% 和 67%,这个可相差 7 个点,当企业估值上千万的时候,这个可值很多钱了。
今天的内容也差不多结束了,股权结构说简单也复杂,说复杂也简单。其实说到底,就是谁是创始人,谁出多少钱的问题。
这里我还是再次表明一下我刚开始的立场,既然要合伙创业,你要不要遵守这种规则。遵守咱就来,不遵守咱还是当好朋友。
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不应该只是单纯考虑出资额。还应该把彼此的技术、能力、渠道、资源、名声、甚至家庭情况、身体情况、长相、性格脾气等等都要考虑进去,然后再综合设定出一个合理的出资额。
如果创业团队人员比较多,或者大家不太赞同比例差别这么大的股权结构。那么创始人也应该要在 51% 以上,如果没有 51% 以上,那么至少也要在 34% 以上。
总之,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为了看似亲如兄弟的合伙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和和气气。如果你们坚信你们的感情不会受外界的各种因素而干扰,其实均分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