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情感
我们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在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古诗词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成为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不少有关古诗词的记忆。
当我们看到满池的荷花很自然的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平时看到小孩浪费粮食,我们也习惯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小孩, 曾经课堂上我问过学生,我说古人写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说,记述生活,抒发情感,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
事实上也是,《尚书》上说,诗言志,诗,表达的是人某种的意念和志向,《诗经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可形于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内心的情感被触动了,行就是表现,言就是语言,形于言,也就是用语言来表现,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文字描绘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感。词虽然从内容和风格上来看,跟诗有很大的不同,但总体上也是有抒发情感的,
因此,学习古诗词,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含蓄精炼的文字,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我看来,首先得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古语说: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探索的欲望,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升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我以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回到诗词的本身,重视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品味诗词的音韵美、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在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首诗词都是前人匠心独运,而并非一堆平淡无奇的文字。比如同样是啼,处处闻啼鸟与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不同的,子规啼是伤感凄清的,而处处闻啼鸟,只是清脆悦耳,清新自然的啼叫。
叶嘉莹先生说,诗词本身有一种魅力,你读他,就会被他吸引,就会被他感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词其精炼的语言和意境,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当学生从诗词中体察到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其实都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汉字的精巧与奇妙。作为老师,我认为,也只有在此刻,结合平时课堂上讲解的古诗词的特点,再教与学生一些如何把握古诗词情感的方法技巧,才是教学的最好时机,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当学生有足够的动机,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对学生的指导,对学生的帮助才最大。
一直以来,诗词赏析是中考的常见题型,而对诗词情感的把握更是必考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情感,我总结了以下五种方法:
方法一:熟记词语
不少学生,当一首陌生的诗词呈现在眼前时,读、悟过后,要说对诗词情感是有所认识和体会的,但在表达时,却停留下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因此,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整理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途,比如 “羁旅之愁”、“怀古伤今”、“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思乡思亲”、“抑郁愤懑”等等。
方法二:品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信息的丰富载体,品读标读,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信息,比如标题中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写作缘由或目的等等,以此,作为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例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说明是在军旅途中,九日,是重阳节,长安故园,表现长安不仅仅是故乡更是国都,军旅途中思长安故园,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国家的担忧。
方法三:审查序注
诗序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而注释同样蕴含多方面的信息,比如: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疑难词语等等,提供这些注释,往往也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
例如:《定风波》这首词的小序中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说的是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遭遇风雨,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苏轼面对风雨,乐观旷达的心境。
方法四:品读意象
意象就是诗歌中浸染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等。古诗词中许多的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例如《天净沙秋思》列举了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营造出萧瑟,阴沉,黯淡的氛围,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而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种意象组合,营造和谐,恬静,优美的氛围,带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通过氛围的对比,给人以心理与感官上刺激,从而体会到游子内心无尽的伤悲。
准确来讲,概括诗词的思想情感方法技巧还有很多。而对于学生来说,提升诗歌鉴赏水平,光靠一节课两节课的学习,也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语文学科不像理科,有公式、有定理,目标清晰,也可以准确反馈,因此,真正要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方法技艺只是“术”,根本之“道”,还要平时多积累,多阅读,遭遇不同风格的诗词,形成一定的语感,具体到某一首古诗词的情感鉴赏,也不能仅靠一种方法,而是要综合多种方法来考虑,毕竟,成熟的作家风格是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