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隧道

曾国藩

2019-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时迷糊

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越笨拙越努力

天赋太差,志向远大但能力不符

在困难面前表现懦弱,被失败击倒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耻辱。因此他一生做事都和爷爷一样倔强,到底绝不放弃,后来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穿其中,否则柔糜不能成一事。

袁了凡: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要把失败的过去彻底扫去,发奋努力,重新做人,破釜沉舟,挽回自己的颜面。

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强化了它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虽然比较笨,但是也能走通99%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可见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曾国藩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越遇到挫折越能激发斗志。

艰难的科举过程还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崇尚笨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屈)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好,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拙的学习方法,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作为笨人,曾国藩发现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总是失败,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笨拙,看起来慢,其实遇到后面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比别人盖得高。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因为没读过什么书,入京为官之前的曾国藩,从气质到观念都是非常庸俗的,出生在普通农家的他,从小所听闻的不过是地方戏,头脑中所想的不过是功名富贵。读书是为了当官,而在他头脑中是天经地义的,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人毕竟是被环境所决定的。直到到了翰林院他才知道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心性之学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鄙陋。

王阳明,他认为大家都以落榜为耻,但是他却以落第后后不能保持平常心为耻。(大家不要以考不好为耻,而是应该以考差之后不能保持平常心为耻?)【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以失败为耻,但是殊不知,失败才是成年人每天的常态,失败后情绪低落,不能保持平常心才是应该反思的事情。】

记日记的目的是为了反省自己,每天晚上记几条自省录,来得规范自己。把日记当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日记的作用是研究自己,就是细节,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在细节上轻轻划过去,一个细节上的划过,整个自我管理的工程就可能坍塌,所以在记日记时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转过去的每个念头。把每一天做的事说了什么话都要细细的过一遍,然后反省哪件事做的不对,哪句哪句话说的不对,记载下来深刻反思。

每日学习。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10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练习作文。每一个恶习得改正,都是非常的难的,需要经过反复的循环,在开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最重要的是韧性,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是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因此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有停止修炼的脚步,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的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从生到死他都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但是在反复的磨练中,曾国藩的气质性格逐渐发生着变化,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有毅力,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周到真诚,朋友一天比一天多,它的品质越来越纯粹,站的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不可怠慢,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进行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国藩的修身过程之于后人最大的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实心实意的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他的胸襟可以扩展,他的见识可以高明10倍,他的气质可以纯净10倍,再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回顾曾国藩的一生,我们发现立志对一个人人格的发展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精神力量直接决定着身体潜能的发挥程度,因此立志或者说是确立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这一点体验极深。

我的立志: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老师

巧言令色容易使自己的话语缺少分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