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三观塑性的时期我做了些什么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啊太大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大学时期的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三观成形的最好时期,不知道对其他人是否适用,反正对于我来说这句话是非常适用的。

从前的自己感觉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任人摆布,学校老师都告诉你在这个时间段除了学习都不要管,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父母思想上的灌输渐渐促成了自己模糊的三观。但那时候的自己主观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一些鸡汤以及一些洗脑言论的影响,判断对错是非的能力在面对一些复杂的事情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

在寻找如何摆脱困境的时候,我发现了知乎这个平台的好处以及阅读经典对我认识自己所产生的帮助。知乎上可以找到某个阶段自己解决问题的答案,很多自己纠结了很久的事情以为一句话而想通了,但它也有自己的问题,网络上的思想言论驳杂而又混乱,单纯的在网上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些互相矛盾质量参差不齐的回答会使自己变得三观混乱。而阅读经典的好处就从另一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补充。不同于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经典名著往往是大师们经过深思熟虑,费劲心血写下的精品。而文字相比于其他媒体它更容易令人理解和感悟,那些享名于世的经典更是多年来受到世界人民的赞同,读这些书,毫无疑问就是对自己三观施以最好的肥料,当自己对于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那些肤浅的鸡汤、震惊部、洗脑文,在你面前会显得幼稚可笑。读的好书多了,就像品酒一样,平时喝的是好酒,劣酒一喝便能尝出来。

基于这种思想,读书的兴趣因为加上了一层三观塑造的目的显得更有意义了,读书的兴趣因此也变得更加浓厚起来。有人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读了许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我的回答会是,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吃了下去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自己吃的是什么,但在你吃饭的过程中,营养成分总会慢慢的渗入身体,成为你身体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你以什么样的目的来到这个世界,那你就会以什么样的目的去看待它。现在的我读书可能不是那么注重细节,我大量的读书就是为了在这段宝贵的三观塑造期去涉及更多的思想以此来补充我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三观,以此为信仰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不断努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在三观塑性的时期知识和实践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知识像一块生铁,决定了原材料的质量,但实践就像一柄锻造锤,不断的敲打你,禁不住打击的三观就像朵白莲花一样稚嫩可笑,社会可不想所希望的那么高尚,在这里利益才是王道,我所想的正确的三观应该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同时也不去过分侵犯他人利益的人吧。自己也慢慢认识到了在利益面前个人的渺小,目前所能做的不过就是努力去认清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进而变得更有话语权。

一个有原则的人能更轻易的不被外界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找到自己合适的三观,它能够为你指引方向。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五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