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

教后记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语者1026

今天讲了《腊八粥》一课,总的感觉 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上有待提高。听,抓不住要点;说,语无伦次,逻辑性不强;读;情淡意薄;写,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我曾模仿名师的讲法,结果是水土不服。事实证明,别人用的很好的东西,未必自己就用的舒服。在暂时的挫折后,我降低了难度。我是这么考虑的,既然学生做无法对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那就说明自己定的目标有点高了。问题在哪里?我发现,其实。还是学生不知道如何从一个语段下手,去提炼关键词语,再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于是这节课的目标变了。变成如何从一个语段中提炼关键信息。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呢?我的做法是,从学过的旧知识下手。在六年上册中。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在这节课,我依然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原先模糊的东西逐渐清晰。文章通过对八儿的语言动作的秒回,将八儿对吃腊八粥的急切之情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清晰的思路,那么,学习也就有了放方法。“盼粥”这个词语的总结也就呼之欲出了。作业是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己主动总结后两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学生并不笨,很多时候只是方法不得当而已。

2,教学这件事,教师需有耐心。所谓的方法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的玩意,需要改变时,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而改变。

3,阅读很重要。如果真正的将一篇课文读好了,教师所做的只是点拨而已,事半功倍的是不是没有可能。

4,别人的东西,如果自己没有消化掉,再好的东西也不会真正为己所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