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文·心·声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读贾平凹先生的《敲门》有感

2018-04-10  本文已影响175人  天蓝蓝_b865
读贾平凹先生的《敲门》有感

昨天晚上读了一篇贾平凹先生的文章《敲门》,这篇文章是贾平凹先生写的《愿人生从容》里的第五章 当下就是永恒 里的一篇。

自从弟妹告诉我,看厚厚的书,不如下载一个名叫喜马拉雅的App听书软件后,我就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做家务、上下班的途中等等,听一些名人的作品,至今我听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沈从文先生写的《边城》,另一部是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

然而,我经常听的便是喜玛拉雅《枕边经典》栏目里播放的一些文章,如林清玄的散文 :不忧昨日 不期明日;龙应台:你是个好母亲吗?还有胡适的:什么是有意思的生活等等。

其中,我最喜爱的、听得最多的便是贾平凹先生的文章。比如贾平凹先生写的:你会明白,人一生干不了几件事;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会交友;孤独的走向未来等等。

听了许多贾平凹先生的文章后,不觉由来的莫名有一种亲切感,心里痒痒的,决定买几本纸质的书看看,于是床头便有了贾平凹先生的三本书,《愿人生从容》、《目在独行》、《游戏人间》。

《敲门》是昨天晚上读的第一篇文章。贾平凹先生的文章读来有一种朴实、低调又有一种非常现实的气息,像是在聊家常、诉苦,又像似一个人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时,在给人解疑答惑。

比如这篇《敲门》,文章中写他们搬了五次家,但他们怎么搬,也逃脱不了敲门的困扰。

刚开始时,听到敲门声便跑去开,可门外“都是莫名其妙的角色,几乎干什么的都有,而一律都是为难我的事。”,“那些要我写条幅去送他上级的人,是那些有什么堂会,让我去捧场的人,或是他们什么事也没有,顺脚过来要解闷的,他们有的是闲工夫。”

而门外那些不相干又摆脱不了的人,无事消遣着贾平凹先生的宝贵时间,贾平凹先生先恼怒、反感,继而转为欣赏:看你能敲多久?!可这样也让自己捶胸顿足过,那就是老家的人也被拒之门外。

这都是敲门惹的。自己也因敲门声变得神经兮兮,像一名逃犯,恨自己没有能力,能够有一处秘密的房子,或是一处深宅大院,避开这俗世。

继而羡慕明代陈继如说的:闭户即是深山。可世上又哪有闭户是深山呢?贾平凹先生一心只想安安静静地读书写作,避开俗世,怎么就那么不容易呢?

贾平凹先生住的房子要么是一居一室,要么是一居二室,来人敲门声,声音如鼓,声声惊心。

贾平凹先生写他家跟着遭罪的门时,想象力则丰富异常:“可怜做我家门的木头的那棵树,前世是小媳妇,还是公堂前的的受挞人,罪孽深重”。

一块毫无生息的门倒被贾平凹先生写的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敲门终是不可避免,纵使有门神“秦琼”、“敬德”守护左右,也无济于事,来人将“秦琼”的铠甲都敲烂了。

贾平凹先生写的文章着实平凡朴素,但他的切入点往往入木三分,让人看了拍案叫绝,之后便是陷入深深的沉思。这篇文章说的即是常理又是现实中人们的常态。

贾平凹先生虽自嘲自己并不红火,写作路上就时时备受冲击、诽谤,读书写作也只是为了生计与爱好,但他以“门”反映现实,折射出多殊的命运。

贾平凹先生这种读书写作的精神,令人可敬可佩、可圈可点。

文中开头以一个问句展开:别人问我最怕什么?回答:敲门声。而结尾却极富戏剧性、经典传神的笔锋轻轻一转:有一日我要死了,墓碑上是可以这样写的:这个人终于被敲死了。

贾平凹先生从生活些许的事务中,洞察生活最真实的一面,观察之用心,贴近生活之近、之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别人常说一周、一月、一年要计划读多少本书,而我连“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句话都没能力理解,就更没有能力与水平去计划读多少本书。我想这三本书就够我读些时日的了。

贾平凹先生的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才能体会字里行间的意境,才能感受贾平凹先生那诚挚、朴素的笔锋带来的那份独有的感触。

我不懂写书评,以我现在的能力也写不出,但我会把阅读贾平凹先生的文章的真实想法与切身感受,详实的写出来,我觉得这样解读一篇文章,对我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完全读懂这篇文章的意义,但我明白,人生没有既定的世外桃源,红尘滚滚,烦恼与欢乐总是结伴同行,就看你怎样淡定从容的去过一生。

齐帆齐写作课第四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