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教书家庭教育与语文素养读书

家长经常踩这几个雷,你的孩子语文一定好不了!你踩中了吗?

2024-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芊诺心育

3新年的欢乐还在延续,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年初四了。从本期开始,我将会写“家庭教育与语文”的系列文章,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在很多父母甚至老师的观念中,语文学习还停留在读书,背诵,默写,抄写的阶段,后来有了所谓的标准化答题模板,就又加上了一套公式化的流程去套题,刷题,期望像数理化学科一样写出精准的答案。而作文,采用的依然是背优秀作文选,摘抄好词好句的方法,堆叠出文采华美却言之无物的文章。

这样的一套方法走下来,结果是语文学习成了低效,无趣,空洞的代名词。

很多家长都问我:怎么帮孩子提高语文成绩?我说:提高语文成绩,专门的学科知识,这是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你们无法替代。而家长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提升语文素养。

首先要明确的是,1949年之后,我国才有了“语文”这门学科,语是语言,文是文字。在此之前,语言是用来记载的工具,历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而古代科举考试所考的内容,大概率可以理解为“文史哲政”的大综合。

也就是说,语文其实是“工具”,而“工具”是拿来使用的,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只要能开口说话,就离不开语文。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语文学习,就会发现,语文是一门最落地,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可惜,我们大多数家长并没有这个意识,所以生活中不自觉地给孩子挖了很多坑,埋了很多雷而不自知。

第一,喜欢唠叨,说废话!

很多孩子写作文,为了凑字数,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前言不搭后语。问题出在哪?出在父母和孩子的谈话上。

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其实是孩子最早学习语言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潜移默化学习着家庭成员的言语系统。如果家长喜欢唠叨,一句话反复说,而且经常从一个话题扯到另一个话题,那么孩子说话也就沿袭了这个习惯,不会把一件事简洁明了地说清楚。到了写作上,自然也就呈现出这样的状态。

第二、喜欢说教,讲道理。

现在大多数孩子的作文,我称之为“哑巴作文”,就是文章里的人物只做事,不说话,全程像表演哑剧。

还有一种,就是人物一旦说话,不会说符合人物身份的话,只会说教。

比如,有个孩子写清晨五点,在寒风中看着清洁工打扫,前面人物没有任何交流,等打扫完毕,清洁工突然跑过去对他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为国争光,不要像我一样,只会扫垃圾。”

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姑且不谈,只看这段话,我们就会觉得啼笑皆非。一个清洁工,对于一个陌生的孩子说出这些话,显然是不符合他的身份的。(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会在其他文章里谈到)

为什么这样呢?其实孩子写作文是本能真实状态的展现,他写出这样的语言,意味着平时吸收到最多的,就是一大堆的道理。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正常有效的交流沟通是什么样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和自己孩子的磨合中,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现在的语文考试,出现了口语交流题,这一类题型靠刷题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场景不断变化,没有特定地公式,所以家长学会好好说话,就至关重要。

第三、不愿倾听,剥夺孩子话语权。

在家庭中,我们常常因为家长的身份,习惯性地对孩子发号施令,并且告诉孩子,少争辩,你就按照我的方法做,我都是为你好!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面对考试中出现的灵活题型:谈观点,分析自己的看法,完全不知所措。所以家长肯不肯放下话语权,愿不愿意倾听孩子,就至关重要了。

第四、自己不阅读,要求孩子喜欢读书。

我们发现,一个喜欢广泛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差不到哪里去。而阅读这个习惯,除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以外,大多数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培养的。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怎么让我的孩子喜欢读书?我会反问:“你自己喜欢读书吗?

很多家长为之语塞。他们以为读书只是孩子的事。殊不知,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模仿,一个没有阅读氛围,阅读讨论的家庭,怎么可能要求孩子喜欢读书?这边的读书,绝对不是读教科书啊。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有什么,孩子就学到了什么啊!

第五、把孩子圈养起来,脱离生活。

很多家长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为让孩子背好语文书,刷好习题就万事大吉。

事实上,现在的语文都是大综合,与生活紧密相关。一个不了解生活,没有丰富体验的孩子,他各方面的情感体会是非常匮乏的。一旦遇到情感体会的题目,立刻束手无策。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干巴巴的,毫无美感可言。

相反,拥有生活体验的孩子,哪怕没有所谓的好词好句,写出来的东西却是真实具体,有画面感的。

比如这段文字:把劈好的竹片投进火炉,火却依然不旺。听人说往灶中吹气可以助燃。我挑中一根细竹竿,凑近炉火用力一吹,“呼”!一股热流扑面而来,土灰被热浪裹挟着,全粘在脸上,那是个“满面尘灰烟火色”呀!眼睛里像进了沙子,上下眼皮紧紧粘在一起,眼泪拼了命地往外涌,鼻子又酸又胀,勉强睁开眼,想吸一口新鲜空气。却被灰呛得连连咳嗽。

这是孩子描写在土灶生活的一段文字,因为是真实体验的,写出来轻松,读起来也形象。这就是体验的重要性。

第六、急功近利,缺乏长效思维。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大家都在拼命的追求快,快,快。经常有家长说:“老师,能不能推荐好的习题,帮孩子突击一下语文?”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永远只会说:“语文学习没有速成。真正想要语文好,就要像熬中药一样,一点一点慢慢培养。否则。你现在以为速成带来的成绩,到了初中,高中,就会带来更大的坑。反正,我没有帮你快速提分的能力。”

那怎么办呢?好好阅读,好好生活,不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割裂起来。教育家华特有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除了踏踏实实,一步步前进,来不得半点马虎。永远记住,人生没有捷径,今天投机取巧避开洞,已经给未来埋了一个雷!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明天再聊!

更多原创文字在公众号本然工作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