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可求(二十)
20、为了避开风险、稳操胜券,卓太会和公安干警合手开办一个“公司”。他们要以“政府十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在这个贫穷但有发展前景的乡村安营扎寨。先骗取农户的信任捞到地皮,然后打擦边球建商品楼房炒卖赢利后走人,把破坏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包袱”丢给农户与村民。
一天,卓太会和干警开着小车来到村头本村人开的农家乐小店,这店里有不少村民喝茶聊天。卓太会向村民们打过招呼,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中华牌香烟,递给一人一支。接着拿出半份的“公司合同”复印件给村民看,上面的头衔写着“万隆绿化有限公司”,但没有法人代表署名及印章落款。其实所谓的公司是虚拟的,这个公司根本不存在,是拿出来骗取村民的信任,以貌似实力雄厚来捞取地皮,但很多村民都信以为真:
“好呀,这次我们要发了!这公司硬硬的。” 并表示要卖地给他们。
那位市干警看时机成熟,开口说了话:
“这次要成立公司和合作社,我们有卓老板雄厚的资金支持,要干大的项目,让每家每户都富起来,未婚的超龄青年一定会赢得姑娘的爱情!” 说完还带头鼓起掌来。
干警先以筹建公司办公室为由,在村头路旁建起一幢三层楼。建好后,不挂所谓公司的牌扁,却在楼房的墙上贴上卖房广告:“本楼房以5000元/平米出售,有意者请联系(干警的电话号码)。” 表面上看这楼房价钱不算高,但那干警每套房的平均地价才3.5万元,他的这幢6套房的“办公室”可卖300万,扣除买地皮钱及成本可净赚180万元。但这是他刚刚掀开“乡村爱情”房地产大闹剧的序幕。
这出“感情出租乡村爱情”房地产大闹剧,是卓太会的保护伞——市干警当总导演的。他去年在陵水县跟卓太会一起承包了两段路的市政工程捞到第一桶金,现在又在这个乡村以建农村文化室和开办公司之名,打开了大局面的序幕。当下可谓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并且干得越快越好,怕形势变化夜长梦多。
市干警利用他在市公安局的影响力,从上面一直往下面打招呼。万宁人的乡土观念很浓,凡是同一个市镇,除了亲戚几乎没有外人,所以那干警打着感情牌,也蛊惑了不少人。
干警跟村主任和村长抱成一团,各取所需。干警要地并以农户名义建楼房出售炒卖;村长和村里一些人在村主任为其打招呼下,占用农场的橡胶林地,先种上槟榔树和椰子树,日后则占为己有,再卖给干警和卓太会。村主任“两胁插刀”、投各其好,做了“好人”还赚钱,况且他两个儿子可以卖建筑材料,何乐而不为?
市干警一不做二不休,在集体用地上打了大楼地基,又建起两幢楼房,一幢是有二十套房的“民宿”,另一幢是框架结构的“农家乐”,计划建六层以上,装有电梯。两幢楼房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相继盖好,前一幢已装修好,准备出售。据知情人说已有外地客户订房,并交了预付款。后一幢是商业大楼,集酒店、茶馆和赌场为一体,是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只建好粗坯房,留由订单采购人装修。不管是谁承租或购买,市干警十拿九稳,而老百姓赚的是平均每套房才二万元的地皮钱。真是“杯水车薪”。
在村民开的小店里,干警跟一个村民对话:
“你那块地要卖吗?”
“卖呀,给好价钱就卖。”
“你的地是什么性质?”
“我不知道什么性质,反正是我占有的,村长和村主任同意就行。”
“那好办,我去跟村长和村主任说一声,你卖给我。”
“行,反正这土地是归我的,你给多少钱?”
“看着办吧,我以前给别人多少钱也给你多少。”
就这样,一桩农村地皮买卖生意就这样敲定了。
市干警在村里集体用地上出资建了三幢楼盘,还引资盖了四幢,引资盖的楼盘他收地皮介绍费,楼房建成出售或出租,他还有分成。这世道也真成全了这种人。
按政策农村住房是一户一宅,建房指标内有危房改造和贫困户建房补贴,还规定农户要在宅基地上建房。如果是新增户建房,必须经过村里三分之二以上农户同意,并经村长和村主任批准,才能建房。但这些手续对市干警来说,可不费吹灰之力,因为有钱可使鬼推磨。虽然他不是当地本村的农民,但他神通广大,可以变身为乡村农户建三幢以上的楼房,并且要建就建六层以上的高楼,这样建的楼房层数越高,套房数越多,其地皮平摊的价钱越便宜,他还可以买更多的地建楼炒房赚更多的钱。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迢迢道路通罗马,发财还得靠天赐。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