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的苹果公司发布了一个新广告
推荐在阅读本文之前先阅读杰西的Mac 背后和 iPhone 面前,以及李如一的有希望的社会;两位写得远比我好。
苹果在昨天发布了一个名为 Unleash 的新广告,用来展示 iPhone X 的性能。不难看出这支广告与以往的苹果广告的风格完全不同,甚至就算我们将其摆在最近这段时间苹果发布的广告里面也显得格格不入。
我向来是不喜欢苹果的,其对于设备的各种限制,以及其设备在面对许多情况的时候的那种完全的无力感,实在是让我喜欢不起来。我短暂的把玩过第一代 iPhone ,我必须得承认那是那个时候世界上最 coooooooool 的产品,但是随着其他品牌的发展,苹果立马在我眼里不再是那么酷的了。
但是近两年我开始关注一些超脱产品本身形态的事情,尤其是产品的理念这种看似玄而又玄但却又能被轻易感知的东西之后,我开始感觉到了变化。
我开始关注产品对于人的赋能,这个设备或者应用是否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能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能让我们的智识不被污染,能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强大。
我开始关注互联网让人产生的依赖性,从 UI 上的各种小把戏比如说下拉刷新那个精细复杂让人着迷的小动画,到手机游戏里的每日签到;从主机游戏服务化的趋势,到各种短视频服务是如何用它们那亮晶晶的身体来侵吞我们的时间的。
我开始关注人和现实世界的连结,互联网所谓的在线状态在当今是否还有意义,互联网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没有必要把互联网从现实生活中孤立出来当作独立的一部分,生活中是否有和互联网同等重要的渠道,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去关注互联网世界又什么时候该从中脱身,是不是该把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还给睡眠了。
我开始在外出的时候观察身边的人,开着外放玩炉石传说的小哥,用抖音来学习成功学的大叔,玩着早教类应用的幼儿,不停往下滑信息流的大姐,和男朋友语音通话的女孩,在哭闹的孩子身旁使用手机的母亲。我观察他们是如何使用手机的,他们是在何种情境下使用手机的,他们在使用手机的什么功能,他们使用了多久的手机。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真切地感觉到我自己在一步一步地觉醒。从关心技术能够进行怎样的实现,变成了更关心在技术之外我们的世界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像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是有创造力的,而一个能够 empower(赋能) 人的产品必须是能激发你的创造力的。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成有创造力的人,在选定目标之后,我学习了 markdown ,学习了 HTML ,学习了 vim 。有了这些简单的技术基础之后,我开始写文章,不断地写文章,不停地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开始和 Cage还有 Gary 一起做我们自己的播客,自己用 Adobe Au 来进行音频剪辑,用 PowerPoint 来进行专辑封面的制作;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的许多朋友都能收到我手绘的,独一无二的电子卡片;我还尝试过剪辑视频,不过那确实是一份相当难的工作。
我不光在让自己变得有创造力,我也在想方设法地让他人具有创造力。我不停地告诉别人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减少使用微信的时间;我向我许多做技术的朋友说过“要关注技术背后的东西”;我向许多朋友推荐了 telegram ;我手把手教许多人去突破非法网络封锁。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苹果在各种方面表现出来的东西,有许多都是我所推崇的。苹果在最近的几次 iOS 系统大更新,包括未来的几次更新中,都加入了一些让你更少用手机,更多的去关注你自己本身的功能,例如你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每天都将时间花在了哪个应用上,你可以让手机提醒你应该放下手机进入睡眠了。
苹果一直都是在鼓励每个人以各种方式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的,它的广告相当明确的体现了这一点。就算是苹果中国拍摄的广告,也是在鼓励大家去进行创作的,再微小的创作也是有其价值的。
但是最新的这个 Unleash ,的确让我大失所望,相比于对苹果的失望,更多的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失望。
正如杰西所说:
而 Unleash 这个广告从创意到执行,到宣传的点,从头到尾都不像一部出自苹果之手的作品。它既幼稚,又古板,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之前「阴阳师」进入日本市场时做的广告,但制作上又还不如后者。
创意上的雷同和制作上的简陋,加上广告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广告或许是一个从头到尾由苹果在中国的市场部门所主导的项目,最后才得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心情复杂的结果。
但是我们失望的并不只是广告创意和广告技巧上的低质,更是这个广告背后所传递的一些思想和态度。
这种思想,就算是苹果将本该出现在广告中的 王者荣耀 换成了 虚荣 也不能掩盖的。
我到现在,脑子里都在回荡着一句话,一个拟人化的苹果在我脑子里面不断对我说的话:“你们中国人,就只配玩手游。”
我向来都是喜欢玩游戏的,但是我也知道“手机游戏不是什么认真的东西”,当苹果从“鼓励中国人进行个人创作的苹果”变成了“鼓励中国人玩手游的苹果”的时候,是不是我们都需要进行反思了。
对于互联网依赖这件事,中文互联网绝不缺乏深刻且全面的反思,并且依我的观察,这种反思的潮流已经延续了几年之久了。但是这种反思,这种觉醒,都产生在互联网的头部,并且没有扩散出去,也很难扩散出去。头部人群觉醒之后选择明哲保身,最多关照一下身边的人;那些更显眼的头部人群在觉醒之后,开始“赚傻逼的钱”,因为“傻逼的钱不赚白不赚”;只有少部分的人开始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这件事,尝试着给整个中文互联网赋权。
我不知道我们这少部分人的努力到底有多少的成效,但是我会继续下去。
这篇文章也是在说广告的事情,也不是在说广告的事情。
我们和我们的设备一起组成了我们的连线生活的主体,我们每个人一起决定了我们的互联网,我们的互联网到底是和煦的还是冰冷的,坚硬的还是柔软的,米黄色的还是铁灰色的,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
你的生活也取决于你和你的工具,能否让你的生活充满活力,让你自己变得强大,取决于你选择的工具以及你是如何使用它的。
是沉迷一些愚蠢的东西,还是去产生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你我的选择,也是苹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