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的目标设计——认知目标转型124---128

2022-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吉林付巍巍

1.认知的层次和认知的类型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六层次。安德森等人对布鲁姆的 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修订,认知层次进行了调整,改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外,还增加了知识分类这个维度,把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埃克森则认为。事实性知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具体”,而概念性知识则是“抽象”,概念性知识常常是从事实性知识中抽象出来的。

2.从认知目标的二维模式到三维模式

知识和技能通常会因为有不同的学习机制而被视为两大类别,我们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两者最后都统一到概念性理解(包括概念概括和原理的)。

三维模式用KUD来明确目标,即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和做(do),其中知道的是“事实”,做的是“技能”,而理解的是“概念”。KUD的核心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知道”和“做”。

威金斯提出了明确内容优先次序的框架,它是有三个相套的椭圆形组成。最外层是“需要熟悉的知识”,也就是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中间这层则是“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与最外层相比,这一层要掌握的内容是和最内层密切关联的,也就是是支撑大概念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最内层全是核心,也就是单元中最为核心的大概率。

因此在具体目标写作中,威金斯等人将“预期学习结果”分为三层,即学会正移(学生能自主地将所学运用到…)、理解意义(学生将会理解…)对掌握知能(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是……“,学生该形成的技能是…)。其中,“理解意义”所指向的就是大概念,这也是关键的一层,它是“实现迁移”的前题条件,同时它也统摄着“掌握知能”。(威金斯等201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