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我们今天继续嚼菜根,《菜根谭》中有言:
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这段话的意思是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最自然的口味只是清淡。
言谈举止神奇超出众人的人,并不是道德修养最高的人,道德修养最高的人举止只不过和普通人一样。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自我显露的。说白了,就是高手不显摆。
真正的高手通常都是韬光养晦,收敛光芒,是不会随意展现自己的才能的。
他们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有到关键时刻,或是时机成熟之际,他们才会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反,有些人喜欢卖弄才华,时刻在刷存在感,人前显圣,骜里夺尊。就如我们老话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如果锋芒太露,一味的张扬、招摇过市,不懂得藏匿自己,那么他的结局必定很惨。
也许,他可以风光一时,但很难风光一世。不分场合,不合时宜的张扬,只会给自己招致祸端,甚至杀身之祸。
网图侵删三国时期,曾有这样一个能人,连一世之枭雄曹操,也自愧弗如。
曹操曾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说的是谁呢,杨修是也。
杨修乃曹操手下的主簿,此人才华横溢, 才高八斗,智慧过人,但为人心高气傲,持才傲物,目空一切。
起初曹操非常赏识他,但因其锋芒太露,不知道适时的收敛自己,时常耍小聪明,经常不顾曹操的颜面揭穿他的内心。
要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杨修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时不时地揭穿自己,能把自己的内心看得如此之透,这样的人,曹操怎能容他。
曹操曾经趁董卓入睡时提七星宝刀试图将其刺杀,未果后遁逃。
当自己位高权重时,曹操恐自己步董卓后尘,于是对服侍自己的人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曹操欲试探手下,装睡而落被于地,一位近臣慌忙上前想要重新盖好被子,没想到曹操突然起身,拔出剑来将这名近臣斩杀。
然后,又继续睡下,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众人如实应答,曹操痛哭,下令厚葬这位近臣,如此世人皆以为曹操果然能在梦中杀人。
然而,聪明的杨修自然能看透曹操的用心,但他不懂得避其锋芒,便说了句“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这样三番五次地耍小聪明,揭穿曹操,曹操对其的厌恶也就越来越深,而杨修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杨修没能隐藏自己的才智,或者是说他不懂得低调。他的死,主要是由他自己决定的。
在封建王朝,手下要尽心竭力为主公分忧,而不是在主公面前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是因为杨修不懂得韬光养晦,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才华,才导致了杀身之祸,可悲可叹!
网图侵删是啊,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谨言慎行才是最好的活法。
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绵里藏针”是真人不露相的翻版,而“大巧若拙”则更是真人不露相的拷贝。
真正聪明之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人,都不会轻易的现身,就像古代的一些隐士,隐居田园,修心养性,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其实,古今成大事者,都不喜欢锋芒毕露,他们都善于藏匿自己的智慧,适时的把握自己,静观全局,时机成熟后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
网图侵删三国时期,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能人。但庞统天生怪异,相貌丑陋,因此不太受人喜欢。他先投奔吴国,孙权嫌他相貌丑陋没有留用他。
于是,庞统便准备投奔蜀国的刘备。临行前,孔明交给庞统一封推荐信,表示一旦刘备见此推荐信定当重用他。
可是庞统见到刘备时并没有将推荐信呈上,而是隐瞒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平常谋职者的身份求见,因此,刘备只让他去治理一个不起眼的小县。
虽然如此,身怀治国安邦之才的庞统,并没有为此而耿耿于怀,他深知靠人推荐难掩悠悠众口,他要在该露脸的时候才露脸。
于是,庞统当着刘备的心腹、爱弟张飞的面,将一百多天积累的案件,用不到半日就处理得干净利索,曲直分明,令众人心服口服。
正是因为庞统深谙藏露得当的做事之计,使得他步步高升,不久后便被刘备提升为副军师中郎将。
网图侵删人的能力有高下,能力高者,就是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的人,完成了,就放下,再去做别的事情,不张扬,不炫耀。
越是才智极高的人,学习越深入,见闻越广博,越感到学海无涯而个人知识有限,因而更加谦虚谨慎,处处收敛锋芒,从不炫耀和显示自己。
适时地韬光养晦,收敛自己,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要想成为“真人”就得不争、不露、不显,不浮、不燥,收敛好自己的内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网图侵删